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王朝密码:秦封泥 ——“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之五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4-12-30 12:38   https://www.yybnet.net/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西安北郊相家巷村汉长安城遗址先后发现和出土了3000余枚秦封泥及其他遗迹遗物,内容有反映秦中央政府职官的,也有反映地理及地方职官的,还有反映姓名的,它们对于研究秦汉封泥制度、秦汉官职及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这个被学术界称为“里程碑”式的发现,一时震惊了中外考古界和收藏界。

2014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以收藏品相好、反映内容最为完整而著称的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隆重推出了“秦封泥特展”。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再现秦封泥文化为主题的特别展览,首次展出馆藏“左丞相印”和“右丞相印”等高规格的封泥珍品229枚。

每天批阅竹简120斤秦始皇也是“蛮拼的”

21年前,西安北郊相家巷村的村民在农田基本建设挖土时,于距地表1.5米处的一个古代废弃的淤泥坑中发现了数以千计带有文字痕迹的“泥坨坨”,闻讯赶来的考古人员震惊不已,这些不起眼的“泥坨坨”就是秦封泥,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象的收获。封泥内容极其丰富,所涉官职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所属官吏和为皇帝直接服务的内廷官员并及县官令、丞,颇有秦代百官表和地理志的意味。

在纸质公文行世之前,中国公文在秦汉时期处于简牍文书阶段。人们通过把简牍文书或物品以绳捆扎,在绳结处回检木,上封盖有钤印的胶泥块,以防泄密、备检核,古人谓之“封泥”。接收人割断绳索后开封并保存封泥,最后会作废处理。因封泥的表面有官职名称,背面留有挂绳的痕迹,人们通过研究封泥就能得到秦帝国通信系统的运作情况等重要信息。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批罕见的秦封泥会埋藏在相家巷村的农田里呢?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长庞任隆研究发现,相家巷地处渭河南岸,秦代这里当属都城咸阳渭南宫区,是皇帝居住办公之地。秦王朝上至左右丞相,下至郡县官吏的奏章皆由皇帝亲览。日积月累,剥下的封泥数量可观。到一定程度必须集中处理一批,或贮存或更有可能扔进垃圾堆。这些垃圾堆在现代考古发掘中被称为“灰坑”。相家巷的农民就是幸运地碰到了一座专门处理剥下的封泥的灰坑。“从秦代的制度和相家巷所在的位置,完全可以推断这批封泥是秦始皇和秦二世经手之物,甚至是他们亲手剥下的。”庞任隆说,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秦始皇又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集独裁与勤勉于一身的君王。他“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每天要看120斤重的公文竹简,要两个人才能抬得动。所以,他的“办公厅”附近的垃圾坑中发现大量的相当于今天的废信封和邮票的封泥,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公九卿”封泥齐备勾勒秦官僚机构图

西安数千枚秦封泥为研究秦政在中国政治史上的演进提供了重要史料,然而这些封泥的出土处在秦朝时是什么机构呢?专家最新研究认为,其出土处很可能是秦始皇时期建设的位于新都规划中心位置的极庙,即秦二世时的“秦始皇庙”。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秦封泥为后人完整地勾勒出一幅秦官僚机构的构架图,从“三公”印“左丞相印”、“右丞相印”,到“九卿”印,如“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等,再到各个具体部门和郡县之印,如“府印”、“咸阳丞印”、“蓝田丞印”、“高陵丞印”、“栎阳丞印”、“芷阳丞印”等,秦封泥为后人直观了解秦代官制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专家研究发现,秦朝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的封泥齐备,还能看到收件人的宫殿所在地(如北宫、南宫、章台、安台),如此数量可观的封泥集中埋藏的地点,很可能就是靠近渭水以南规划为新咸阳中心任务地区的极庙(秦始皇初名其为信宫,旋改为象征天极的极庙)。

除了各有专属的职官之外,封泥还反映了从全国的禁苑也运送来丰富的贡品。作为动植物、矿物等资源的宝库,除了长江中游的云梦泽闻名遐迩(左云梦丞、右云梦丞)之外,考古还发现了散落在各地的一些禁苑。譬如都城咸阳周边有东苑、上林苑、具园、康园等,地方上有白水苑(广汉郡)、平阿禁(九江郡)、庐山禁、华阳禁、突原禁等处,甚至秦始皇本人的陵园膳食官吏骊山食官也运送来(上寝、泰上寝)大量贡品。

“泥坨坨”再现文字魅力

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里,当人们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泥坨坨”,都十分惊叹!除了散发着神秘气息的浅黄、粉绿、淡紫、黄中带绿、黄中带黑的颜色,封泥上面秦小篆印文优美的书法线条让人折服。

庞任隆说,秦官印封泥文字之美的一个重要特点,文字少而精,却能巧妙地表现出“骨”、“肉”、“血”、“筋”、“脉”来。这样由文字流出的秀丽万象之美,实际也是人内心之美的映照。

秦朝就有“旅游景区管委会”

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珍藏的秦封泥中,有一枚“旱丞之印”。“‘旱丞\’当是管理旱山祠礼的佐官。当时能为一个小山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况且级别似乎与一个县级别相对应,应视为我们今天诸如‘云台山管理委员会\’、‘华山管理委员会\’和‘太白山管理委员会\’等专门管理机构的发端。”庞任隆说,出土于相家巷遗址的秦封泥中,还有一枚“底柱丞印”,特别引人注目。细查《辞海》,的确为一山名,也称“砥柱山”。《陕州志》记载“三门,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尤险,舟筏入者,罕得脱,三门之广,约三十丈。”说明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这个底柱山就很有名气了,否则不会专门设立管理机构的。由此可知,秦代在各地设立郡县的同时,对一些名山也设立了管理机构,以适应人们的游览和祠礼。

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鹤舞新丝路粉彩墨意浓

——专访中国著名陶瓷美术大师、西凤酒国花瓷原创设计师、景德镇美术馆馆长陈军、傅长敏夫妇今年10月,曾为西凤酒国花瓷要打造一款丝路国礼酒去景德镇拜访过两位大师,所以,此次夫妇俩和孩子陈磬来西...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准空姐”引瞩目2014-12-30 14:12
西安唐代壁画墓2014-12-31 14:12
猜你喜欢:
评论:(王朝密码:秦封泥 ——“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之五)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