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符世雄 张东红 王婷 记者 杜朋举
坐汽车走过西汉高速的人,在经过秦岭深处的佛坪县大河坝镇时,都会被路旁这个靓丽的小镇深深吸引,忍不住向这个佛坪的窗口、汉中的门户、秦岭的明珠多看几眼。
当地的干部群众说:“大河坝镇能有今天,是因为有了镇党委书记赵玉杰这个好的领路人,他让我们这个山沟沟里的小镇靓了起来!”
2006年8月,33岁的赵玉杰由县政府所在地的袁家庄镇副镇长升任大河坝乡乡长。当他冒雨乘车来到乡政府院里下车时,皮鞋深深地陷在泥泞中拔不出来—那时的大河坝乡是佛坪县的边缘地带、穷乡僻壤,只有短短三四百米的泥土旧街道,晴天几寸厚的浮尘,下雨几寸厚的稀泥,经常停水停电,污水垃圾遍地,生活在这里的干部群众离不了“三件宝”——雨靴、手电和驱赶蚊虫的扇子,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多元。
干部群众都盼着见过世面的新乡长拿出点石成金的妙招,可他的第一板斧却是“撤乡建镇”。这让常年在乡里工作生活的干部们十分不解:“又没提高级别,把猫叫个咪,还麻烦一大串,没啥意思。”赵玉杰耐心解释:“乡和镇在发展重心上是不一样的,建镇后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争取项目,获得上面的扶持,况且西汉高速通车在即,以后的大河坝将是佛坪的窗口,以乡村现在的面貌怎能担此重任?”大家被说服了,2007年6月,大河坝被批准撤乡建镇,此举比佛坪县统一撤乡建镇早了4年,抢先抓住了集镇发展的机遇。
撤乡建镇后,赵玉杰又提出了做建设规划的意见,再一次遭到大家的质疑:一个小镇花十几万元做规划,有这个必要吗?赵玉杰又是一番说服和坚持,终于促成一个高水平的《大河坝镇总体规划》和《大河坝集镇修建性规划》出台。有了科学蓝图,大河坝镇迈入了城镇化发展的快车道,成为陕南重点扶持镇后,仅固定资产总投入就达到1.65亿元,变电站、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场、洒水车等群众眼中的“新鲜玩意”,这里一样不缺;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投入960万元,意味着所辖8个村将全部通上水泥路……大河坝镇成为设施到位、功能齐全、街道整洁、商铺林立、交通便利的高品位明星集镇,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汉中市最具潜力乡镇。
日前,副镇长尚鹏领着记者登高鸟瞰全镇。他指着镇南头的几个移民安置点说:“赵书记(赵玉杰2011年11月任镇党委书记)在省上确定引汉济渭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库移民和陕南移民方案后,坚持把移民安置和集镇建设结合起来,让移民点和镇子连成一片,不仅使街道长度发展到2000多米,集镇人口发展到3000多人,旅馆、饭店、商铺发展到150多家,而且移民点漂亮整齐的徽派建筑也成为集镇的新亮点。”
但在赵玉杰的心里,完善基础设施,只是大河坝镇走的第一步,还要大力发展产业,强镇富民。他多方奔走,到处联系熟人,只要打听到哪里有客商愿意投资,就千方百计找到人家,用诚心实意换取客商放心满意。近年来,他先后引进3家企业,投资近千万元,对林木、矿产、旅游资源进行了开发,增强了镇域经济发展的实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河坝镇山林资源丰富,引汉济渭枢纽工程又给大河坝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善抓机遇的赵玉杰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发展机遇,他先后成立了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合作社,目前已建成食用菌大棚39个,栽种30万袋香菇,所产鲜香菇直销西安,利润120多万元。中药材和干果产业也初具规模,大河坝镇已发展山茱萸4820亩、天麻126033平方米、猪苓33780平方米、板栗4350亩,莲藕种植观光和羊、野鸡养殖等特色产业也蓬勃兴起。前不久,赵玉杰又赴镇坪县考察学习,准备在全镇海拔900米以上的山林里栽种黄连,把林下经济做大做强,同时根据大河坝地处三县交界处、四周在此上高速公路的特殊位置,规划用地拟建设一个商品交易大市场,把大河坝建成秦岭中药材、山货土特产的集散地。
在建的引汉济渭水利枢纽中的三河口水库和黄金峡水库,相距只有10多公里,大河坝位于两库之间。赵玉杰敏锐地发现里面的巨大商机后,就组织权威机构做了旅游规划,在两库之间建设“亲水观光休闲黄金走廊”,并在基础设施建设时,布局了镇门口子午河4公里亲水湖面、停车场。修建水库移民、陕南移民安置房时,他按照能解决吃饭住宿的农家乐设计,预计届时仅移民点的农家乐日接待能力就可达3000多人。不久的将来,大河坝“生态立镇、商贸兴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思路就将展开壮丽的画卷。
在镇长李亮达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共力村党支部书记王小祥家,小伙子年仅28岁,却已当了3年村支书。他在自己靠种药材、茶叶、干果等年纯收入10多万元的同时,积极对村民教技术、提供优良种子、帮助销售等,带动100多人增收致富。王小祥说:“赵玉杰书记对共力村很关心,不仅把我由一个毛头小伙培养成一名党员干部,还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200多万元,为共力村大发展插上了翅膀。”
回镇路上,记者遇到水田坪村村民牟崎东,他现在是村养殖合作社的领头人,正在建设总投资400万元、年纯利100万元的种羊场,解决养羊业快速发展却缺乏种羊的难题。他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在资金、技术、场地、道路等很多方面,都是在赵玉杰的关心、帮助、扶持下搞起来的,项目现在已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示范基地和教学实训基地,前景很好。“是个干大事、干实事的好领导。”牟崎东如此评价赵玉杰。
不仅群众敬佩,赵玉杰在上级领导眼里,也是一个有作为、敢担当的干将。当初安排他到大河坝镇来,县上就是让他来改变落后面貌、建设佛坪窗口的,赵玉杰任务完成得很好,各项工作名列全县前茅。当接到“引汉济渭”工程移民搬迁试点任务后,赵玉杰按照省、市确定的工作目标,45天里顺顺当当完成三河口村200余户、近800人的移民搬迁任务和6.6万平方米的建筑物拆除任务。当时正是秋收大忙季节,山区的稻田面积小、分布散、主要靠人工收割,加上连续阴雨天气,移民群众赶着抢收,搬迁进度缓慢。赵玉杰一方面想方设法联系小微型收割机械帮助移民群众抢收,一方面组织镇上干部当起了“搬家队”,连续作战帮助移民扛粮食、搬家具,搬迁进度很快赶了上来。赵玉杰解释说:“要得知道,打个颠倒。移民群众也不容易,都想着能得到啥实惠,我是移民也照样这样想。所以,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移民着想,也一定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这不正是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么!”
采访正值年底,记者请赵玉杰估算一下今年大河坝镇的收成。“保守估计,全镇工业总产值2005万元,农业总产值2691万元,人均纯收入不低于7400元。”从赵玉杰信心满满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这个有4000人口的山区小镇的美好前景。
新闻推荐
每天向地下注入半个游泳池水—— 西安回灌地下水初步修复200平方公里漏斗区 水位最大抬升约2米
本报讯(记者肖杨)日前,记者了解到,自2009年,西安市实施地下水回灌以来,加速地下水位的回升,特别是西安市划定“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截至目前,封停各类自备井2215眼,累计回灌水量已达150余...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