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学者 肖云儒
我看到陕西重大文化项目的论证材料,非常振奋。总体上看,一是立项准,站位高;二是推进扎实,落实有力;三是进度非常快,之前我以为还只是纸面蓝图,其实有些项目已经是大地景观;四是思路比较新,除了传统文化项目,还融进了高科技数字化手段。特别是贯穿了全维的系统思维,构建了产业链的新模式,前期策划已考虑到后期运行。
汉唐时期和明代洪武年间,关中大地上矗立了非常多的文化项目和建筑。留下文化建筑,就是留下时代,留下历史,留下民族的记忆,也留下了这块土地的信心与自豪。总体上,这些项目把陕西的文化软实力做硬、做实了,是软实力的硬件化过程,让文化软实力找到了展示舞台和坚实依托。陕西的古文化魅力因此放射出现代光彩,为现代而用。软实力通过这些项目魅力化、品牌化。同时,这也是把文化惠民做实的一个系统工程,它将文化惠民从街道、乡镇、市县的小型项目提升到至高性、标志性、规模化、现代化的新层面,也是将丝路起点做实、做新的一次成功尝试,是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有力举措。
几点建议和希望:第一,文化项目的建设要进一步与文化内容的创造、积淀相匹配,同步进行。第二,文化项目的建设要进一步和经济发展全局匹配,要一石多鸟,一点多面。统一规划文化项目沿线和周边的经济社会发展,拉动经济、辐射市场,同时又从经济建设的全局来考虑文化项目的建设。第三,从国内外大格局着眼,在30个文化项目中选择几个有基础有潜力的项目,打造著名文化品牌。第四,剧院和体育场馆目前多以“陕西”命名,也可以更多彩,比如叫丝绸之路大剧院、丝绸之路体育馆,为打丝路国际艺术和体育品牌创造条件。
(本报记者 肖晓良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华)12月19日,加强省属行政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会议在西安召开。副省长白阿莹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首先宣读了省政府成立省行政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局的批复和有关人员的任命文件。白阿莹指出...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