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江舟
此次油价“十连跌”,让中国老百姓跟着国际油价体验了一把“过山车”。在享受低油价的同时,各种目光也再次聚焦到去年以来实行的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可以说,实施一年多以来,国内成品油调价频率明显加速、调价透明度大大提高,油价调整步入了“该降就降、该涨就涨”的常态化运行状态。
西安石油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杨嵘表示,新机制实施后,成品油调价频率相比旧机制明显加快,调价时间节点透明度增强,国内油价能够更加灵敏地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有效抑制了中间贸易商的投机行为,更好地规范了成品油市场秩序。
作为消费者,车主对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带来的改变有着直观的感受,并视油价调整为“家常便饭”,不像原先那么敏感。“我清晰地记得,以往每当油价要上调的前一天晚上,赶来要把油箱加满的车辆总会排起长队。”西安市环城北路中国石油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说,“其实每一次的涨跌也就是几毛钱,但对于老百姓自己开车烧油就会十分在意这笔经济账。”
“油价涨多跌少、该降不降的现象得到了改变。”西安市私家车主陈先生表示,新机制实施以来,感觉油价波动的幅度比以前小多了,好几次调价幅度都不足一毛钱。调涨前加油站出现排队长龙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另外,调价周期基本都是两周调整一次,很有规律可循。
对于炼油企业来说,油价波动直接牵动着他们的营收。新机制实施以来,调价透明度增强,调价变得常态化,“该涨就涨、该降就降”,有利于炼油企业提前做好生产经营计划。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昊)12月12日,由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和省商务厅联合举办的“陕西省企业走进‘一带一路\’银企产品对接会”在西安召开。会议邀请来自俄罗斯、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的外国...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