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纲
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党委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基础教育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学、小学、幼儿园共建共强工作机制,把握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方向,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教育、优质教育的强烈期盼,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城区是教育大区,也是教育强区,汇集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学、小学、幼儿园。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教育、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我们深入学校、社区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了解到社会各层面对教育发展的希望:一是辖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迫切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共享优质资源,形成推动教育发展的整体力量;二是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让子女有学上、上好学;三是社会希望区域教育能够协调发展,发挥优质均衡教育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据此,2012年,区教育局党委创新建立了中学、小学、幼儿园共建共强工作机制,旨在把新城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优化起来,打破区域内中学、小学、幼儿园“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建立校际之间纵向、横向联系沟通渠道,着力打造品牌学校群、品牌校长群、品牌教师群,实现优质教育与均衡教育的有机统一,全面推进新城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一是强化“三个支撑”,即:组建后宰门、康乐路、大明宫、朝阳门4个区域教育共同体,采取“公办+公办、公办+民办”办学模式实施集团化办学,创新合作交流机制建立学校联盟;二是实现“八个一体化”,即:目标考核一体化、干部选用一体化、素质教育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教育科研一体化、教师交流一体化、教师培训一体化、党风廉政一体化,使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同时,局党委还创设了“六联”平台,即:党政班子联建、校际情感联谊、教育资源联享、学校特色联创、活动载体联动、品牌学校联强。注重把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融入到教育系统重点工作中,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深化教育改革相结合,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逐步实现共建共强工作由机制向体制转变。
局党委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理念,凸显“一校一策、一校一品、一校一景”。后宰门区域的对外交流、中华传统教育,康乐路区域的4-S课改模式、名师团队,大明宫区域的体育传统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朝阳门区域的京剧传统文化、美术特色教育等,都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局党委成立了教育系统艺术教育“三团一室”,即:教师艺术团、职业教育艺术团、“金孔雀”艺术团和舞蹈工作室,进一步提升了各区域和成员校的艺术品位,彰显了文化特色。
在实施共建共强工作中,做到内涵提升、质量提升和品牌提升。全区共有省级示范、标准化高中11所,省级示范小学12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2所,省级示范职校1所。黄河中学教师马骏的“名师工作室”、筑梦幼儿园的“苗苗名师工作室”,都成为引领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品牌。2014年,筑梦幼儿园园长靳瑞敏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老百姓对公平教育、优质教育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局党委推行区域教育共同体内中小幼升学直通,全面实行9年义务教育免试对口入学和12年基础教育贯通培养,使更多学区内学生就近升学,有效缓解“择校热”。区教育局党委创新实施“入学委托式管理”,妥善解决老百姓孩子的上学问题。
中小幼共建共强工作机制的特色之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连续性。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建立和链接了幼儿园成长记录卡、小学素质教育报告单、中学素质评价手册,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完善人才培养链,消除三个学段“各自为战”弊病,实现中小幼不同学段学生素质教育的连续性。 (作者系新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新闻推荐
陕西省第三届青少年数字影像大赛颁奖 22部作品分获12个奖项
本报讯(记者李琼燕)12月8日下午,陕西省第三届青少年数字影像大赛在西安举行颁奖活动,22部作品分别获得12个奖项。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向上·向善”。大赛自4月份启动以来,共收到各单位选送的1400多部作...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