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全省范围内,以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的形式对陕西省部分企业展开了调查。2014年,陕西省企业的日子过的怎么样?钱够用吗?缺人吗……
31家企业说
五因素导致“贷款难”
为了解陕西企业2014年的融资情况,12月中旬,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选取陕西省内31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结果显示:导致企业“贷款难”主要有五大因素。
困难一:融资成本过高
当问及当前企业融资的主要困难时,“融资成本过高”成为企业贷款难的最主要因素,占到61.29%。企业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担保费、中介费、存款占用成本等。
调查显示,融资成本在6%以下的企业占22.58%,6-8%占32.26%,8-10%占25.81%,10%以上占19.35%。呈现出企业规模越大,融资成本越低的特点。
但从企业处了解到,本年大型企业融资成本总体较去年也有显著上升。如去年贷款利率还在基准利率水平以下,而今年则需要上浮,导致部分企业转为以集团所属财务公司作为主要融资渠道。但随着央行11月22日的降息,企业反映融资成本有明显下降。
困难二:银行额度不足
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证券市场火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银行存款获取乏力。再加上受到存贷比等监管政策的严格管控,造成银行信贷投放收紧。
从对11家省级银行的调查发现,今年以来信贷额度缩减明显,除个别新兴行业信贷额度相对宽松外,大多数行业贷款额度较去年有所减少,严格控制企业新增贷款。这就使得很多企业在贷款时面临“银行额度不足”的尴尬局面。在调查中有41.94%的企业表示受此因素影响。
困难三:银行附带条件过高
调研显示,35.48%的企业认为“银行附带条件:比如存款要求、财务顾问费等过高”,增加了融资的难度。
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基于对风险的考虑,对贷款申请企业设置种种条件。
部分企业反映,在银行以“资产抵押”的方式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除了收取40%的保证金外,还需交纳敞口承诺费,保证金又不得存放定期,造成了企业融资成本的抬高。同时,个别金融机构对中小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实行“存一贷二”形式、以及收取财务顾问费等,间接地推高了企业总体融资成本。
困难四:企业抵押物匮乏
在调查中,由于“找不到合适担保物”而面临贷款困难的企业占到32.26%,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和能提供担保的公司,难以达到银行条件,使公司的贷款难度增加,贷款利率水平居高不下。
如部分采矿企业反映,企业用精矿精粉作为抵押物贷款时,则必须将之封存仓库且不得动用,导致企业“望而却步”,无法贷到款。
困难五:盈利能力弱,审批难通过
有29.03%的企业认为“盈利、偿债能力降低”导致贷款审批难以通过,无法顺利贷款。
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双重影响,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如某印刷机械公司反映,由于卖方竞争激烈,为保证合同成交和公司收入的增加,公司在拓展欧洲和东南亚市场的过程中采取了降价策略,11月“机组式凹版印刷机”产品价格下调8%,根据公司现有执行生效合同情况预测,2014年全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将与同期持平,但利润将同比下降20%左右。而从部分装备企业反映的情况看,从三季度开始特钢、铸铁及有色金属原料呈现快速上升态势,两个月间平均上涨7%左右,由此导致产品利润空间缩小。
当地重点企业说人员结构调整成新常态
为了解当前陕西省企业用工状况,人行西安分行于2014年12月中旬,赴陕西省咸阳市和安康市开展了实地调研,并组织陕西省宝鸡、渭南、汉中等调查行对当地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座谈走访。调研结果显示目前陕西省企业用工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用工总量稳中有降人员结构调整成新常态
调查显示,在当前经济低迷形势下,多数企业招工意愿均不明显,多采取精简瘦身政策。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企业景气调查显示,陕西省207户工业企业用工总数为47.39万人,同比下降1.2%。部分企业则是随着新的设备和工艺的引进,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对用工结构进行了调整,降低对普工的招聘数量,增加对高学历、技术人员招收人数。
据某企业反映,为优化人员结构,公司加紧了人力资源的调配,用工人数自2003年至今下降了三分之一至182人,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由以前的5%上升至30%,平均每年还会引进5-8名二本及以上高学历人才。工人诉求难满足致流失率高用工成本整体上升
调查中,多数企业反映,当前工人对工资水平、生活配套、工作环境、自身发展等方面的诉求越来越高,企业因为实际情况往往难以满足,导致工人流失率非常高,企业只有通过提高工资水平招募职工。通过对宝鸡市15家企业的调查显示,截至10月末,被调查企业共有职工38717人,同比减少4.74%,排除企业主动裁员因素影响外,大多是工人因工资低主动辞职,而且多数辞职的是有成熟工作经验的工人。与工人流失并列的是居高不下的用工成本,部分企业反映,为挽留员工以及补充流失人员,在今年整体销售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人均工资增长却达到10%左右。转型升级加快企业面临双重难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频繁更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端科研人才和大量技术性工人以及科学的管理体系,对部分转型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以咸阳市纺织企业为例,调研发现,咸阳纺织企业一直无法走出困境,其主要原因是纺织企业人员问题难以解决。因新设备、新技术的引入,需要大量技术人员,但由于当地纺织行业整体工资水平较低,无法吸引技术人员长期工作,企业常常沦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技术人员的缺乏又将成为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劳动力过剩”和“企业用工荒”矛盾突出
本次实地调研的咸阳和安康市,均为典型的劳动力输出地区,调研发现,劳动力返乡回流、就地就近就业人口比例均有增加。而返乡用工人员多缺乏专业技能,技术含量较低,与转型升级中的企业用工需求矛盾严重错位,从而导致“劳动力过剩”和“企业用工荒”矛盾突出。
以安康市为例,从2014年前三季度外出从业地区来看,在乡外县内、县外市内和市外省内的劳动力人数,分别同比增长了3.0%、3.5%和1.1%,只有省外从业人数下降了1.5%。据安康市劳动部门反映,就地就近就业虽然有利于农民生活方便,降低农民生活、工作成本,但安康市输出的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大多都只能从事挖煤、装卸、搬运等粗重体力劳动,就业面较窄。这样的劳动力特征满足了本地部分岗位技能要求不高的企业的用工需求,但对于部分对劳动者技能要求较高的企业,尤其是对于一些东部地区转移来的企业,用工满足度则不理想。实习记者张问之
新闻推荐
昨日上午,以公益电影《桔子的天空》为题材、以“为爱定向、温暖过年”的大型公益活动在西安理工大学体育场拉开帷幕,以表达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关怀。据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大...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