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陕西年鉴事业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1-31 23:34   https://www.yybnet.net/

    李翔

伴随着我国年鉴事业的不断发展,陕西省的年鉴事业也进入了“而立”之年。当此之际,回顾和了解陕西年鉴事业的发展及现状,对于进一步推动年鉴事业的健康发展,使其适应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陕西省年鉴发展概况

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年度事物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出版物,具有资料权威、存史致用、连续出版等特点。现代意义上的年鉴最早出现于英国,至今约有40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年鉴诞生于近代,发展成事业则是在改革开放后。

陕西省的年鉴事业同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首部年鉴为1985年由西安铁路局编辑的《西安铁路局年鉴》。随后的两三年间,相继诞生了由省教育厅主持编纂的《陕西教育年鉴》、省统计局主持编纂的《陕西统计年鉴》,以及由省政府主办的《陕西年鉴》等。《陕西年鉴》作为陕西省第一部综合性年鉴,从1987年创办初期,就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陕西年鉴》一跃成为陕西省第一部,也是至今唯一一部拥有国内、国际统一标准刊号的连续出版物,至今已连续出版28卷(部)。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陕西省的年鉴事业逐步进入快车道,各级政府部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纷纷步入年鉴编纂行列。截至2014年,全省共编纂出版综合性年鉴66种(省市级11种、县级55种),专业性及统计年鉴40多种。这些年鉴的编辑出版方式各有不同,有的拥有公开刊号或书号,有的是以内部资料的形式面世。另外,省市级综合性年鉴已基本出齐,县(市、区)级综合性年鉴覆盖面也达到60%左右。

多年来,陕西省各类年鉴的编辑出版,在存史资政、服务社会、宣传陕西、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近年来举办的国家级年鉴评比中,陕西省共有40余部(卷)综合性年鉴获得奖项,其中,《陕西年鉴》2003年卷获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一等奖,2006年卷、2012年卷分获全国年鉴年度编校质量检查评比特等奖和一等奖。

编纂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

30年来,陕西省年鉴编纂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果,但纵观现状,在专业、规范标准及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重形式、轻内容。有的年鉴很注重装帧设计和印制质量,甚至不惜劳作和“血本”去南方印制,以追求外观的精美。可在内容策划方面,却存在诸如框架分类不够科学、专业性不强,分类标准、逻辑关系、排列顺序比较混乱,整体思路不很清晰等问题。

二是反映记述不够全面,造成遗漏缺项。有的年鉴在重要行业资料方面缺乏衔接,时隐时现,空白点较多;反映非公有经济及新兴行业、产业等方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是个别年鉴的编纂者缺乏专业知识,混淆模糊常识性概念,甚至连自己的“身份证”都搞不清楚;有的常把重要的时间、人名、数据等弄错,致使年鉴存史资政、服务现实及“全面、系统、厚重”的功能和形象大打折扣。

作为全面、系统反映区域、行业等年度发展实绩的年鉴出版物,若想在质量上取胜,就要在资料的完善、分类的科学、编排的规范和相对稳定等框架设计上下功夫。因为资料的完整性,是年鉴有别于其他出版物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第一属性;而分类的科学与编排的规范和相对稳定,会更加彰显年鉴的严谨和实用性。为此,笔者有如下建议:一是主管领导应切实提高对年鉴工作的认识,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主持编纂工作,且“挂名”领导要越少越好;二是业务领导要发挥作用,重视并积极参与制订、设置科学规范的年鉴框架结构及“编纂工艺流程”,坚决杜绝缺乏责任心、临时抱佛脚及“形式”与“拿来”主义;三是求真务实,创新模式,积极改进组稿办法,拓宽稿源渠道。四是倡导专业及团队精神,明确岗位职责,坚持完善和落实三级编审及校对责任制度。

  编纂队伍有待专业化

编纂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涉及到主持编纂工作的领导、编辑及撰稿队伍的建设等内容。笔者发现,陕西省年鉴编纂队伍配置多是短期行为,人员兼职化、老龄化、非专业化现象严重,这直接影响到年鉴的质量,也阻碍了年鉴事业的健康发展。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试想,精力有限的领导和“老弱病残”组成的兼职或临时编纂队伍,如何能承担和完成好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使命?!年鉴虽说是文字工作,但有其专业性,必须由既有文字功底、又有专业能力的人来承担。为此,笔者建议:一应加强在岗领导及工作人员有关法规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其驾驭工作的能力;二要增加新上岗人员的岗前专业知识培训和资格考核,设置见习期;三要保持编辑、撰稿人员的相对稳定,以利于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总而言之,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年鉴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健全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编纂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年鉴的内在质量为核心,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高度责任感,努力使年鉴事业适应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促进陕西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陕西年鉴社)

新闻推荐

“行人安全岛”值得借鉴

1月17日上午,细心的西安市民发现,最近在高新区高新路与光华路交叉的南北方向的人行道中间,空出了一块用10个铁柱子围起来的区域,附近执勤交警称,这个设置叫作“行人安全岛”,于今年1月前后安装,从目前情...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陕西年鉴事业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