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安人来说,城墙不仅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更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同样,作为地标性建筑的古城墙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近年来,无论是老西安还是背包客都对顺城巷青睐有加,古城墙下孕育的餐饮商业正日益茁壮。随着数家特色餐馆和茶社、酒吧、咖啡吧等陆续入驻,西安城墙内的餐饮业正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近日,城墙中山门内北侧顺城巷的永兴坊的开放,再一次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品尝特色美食。记者走访发现,如今顺城巷改造已初见成效,不仅成为极具文艺气质的商业地带,也是西安本地人“情怀消费”的好去处。
餐饮业态日趋丰富 陕西风味突显其中
目前,顺城巷内出现餐馆、酒吧、茶秀、咖啡屋、青年旅社等多种商业体,可谓业态丰富,其中,餐饮更是不可忽视重要部分。记者多次于下午6时左右在南马道巷看到,路边停满了在附近就餐食客的车辆,不少人气餐馆里已经开始排队等位。近几年顺城巷商业氛围愈来愈浓,吸引众多的商家纷纷到这里“抢地盘”。
近日,人气颇高的永兴坊更是将关中、西府、东府、陕北、陕南等美食汇集一体,分关中楼、陕北陕南楼、民俗文化体验区、文化墙等近二十个展示区位,极大地凸显了陕西风味特色文化。“前几年顺城巷多是私厨小馆和自主创业的小店,而如今许多大品牌也看准了这块寸土寸金的商业地带”,人气餐馆“烤什么名堂”店长晓白说。
陕西旅游饭店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精品餐饮店——海市陕菜餐厅,也将目光投向城墙区域,选址南马道巷内,背倚花园,城墙环抱城区,环境优雅,以一栋明代风格的古典庭院式建筑吸引眼球。“古都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底蕴丰富了海市的文化内涵,又占有甜水井地利,今天我们只是顺势而为。”海市经理杜金潞介绍说,“海市准确定位陕菜,以弘扬陕西本土饮食文化为己任,让流传千年的陕西官府菜以更适合现代人的方式走进百姓生活。”
“城墙文化”吸引消费者 独特定位留住回头客
“城墙边有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气氛,能把消费者聚拢到这里。”顺城巷内绝大多数商户在采访中表示,“品类逐渐丰富,从一开始的小餐馆到咖啡馆、茶吧、私房菜到现在的美食街区、高端餐饮,相互补充,已形成规模效应。”
“坐在店里就能看见城墙当然是一大卖点,但更应该靠产品吸引客人。尽管这一片区多数以餐饮为主,但特点各不相同,有生意不错的,也有开张几个月就倒闭的。大多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海市杜经理也坦言,“海市从整体装修到菜品都突出一个‘陕\’字,不少游客从城墙上下来就直奔我们店,同时宴请也是我们的主打。”同样,人气餐馆“烤什么名堂”开业三年多,坚持“陕西民间农家菜”的定位,“你看我们的餐碗,都是特地磕得缺角才拿出来的,就是为了营造城市中央农家乐的氛围,菜品就更不用说了”,店长晓白分析,“平时排队用餐的达到60多桌,最高达到130桌。”
“朋友来西安玩,特地在城墙附近订一家餐馆,招待他们品尝陕菜”,不久前刚刚接待外地好友的万女士告诉记者,“朋友说,这一餐既满足他对味觉的要求又营造了别具一格的氛围,很是满意。”
“一带五区”助发展 后续开发潜力大
紧邻城墙显然是顺城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城墙旅游线中处于重要的纽带地位。西安市政府的“皇城复兴计划”将顺城巷改造作为重要的一环,将其划分为“一带五区”,其中“一带”就是指以顺城巷道路为纽带,把沿线的湘子庙、书院门、碑林博物馆、卧龙寺等景点纵横打通,顺连起来。丰富的旅游资源带来的巨大客流无疑成为顺城巷商业消费的主力。
记者了解到,西南城角区域里现在属于整体开发,几家大型餐饮和人气咖啡厅带动了这一区域的商业氛围,也显示出与其他地段的顺城巷商业不同的气质。而东城墙与北城墙的大部分区域尚未得到有力开发,后续开发空间很大。
文/姚娇玲
新闻推荐
近日,西安市碑林区文艺路街办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他们拿出21000多元,为辖区的260多名保洁员赠送过冬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让保洁员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本报记者袁景智摄...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