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人体解剖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和实践课,用于解剖的人体遗体被尊称为“无声的导师”。如今“无声的导师”越来越少,成为医学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1-16 19:13   https://www.yybnet.net/

西安医学院的学生在人体科学馆观摩解剖标本。

  本报记者 李龙飞 车喜韵

推开展厅大门,各类塑化标本或坐或站,全身骨骼、肌肉、血管、神经一目了然。铸型、断面标本展示着人体的器官、脊髓、病理断面等,灰白色的脏器、大脑等标本静静躺卧在福尔马林液缸中,栩栩如生。

这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解剖学实验中心标本陈列馆的一幕。这些标本,很多都出自解剖学实验室的技术员段保国之手。“把遗体分离剖解、做成标本,把生命的意义化作知识去传承延续。”他如是形容。

在医学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将捐献的遗体形象地称为“无声的导师”。许多医生多年后回忆起对生命的最初敬畏,就来源于解剖学课程的学习。然而,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院校解剖课所使用遗体资源日益匮乏,制作标本的人才也因工作条件艰苦而难以后继有人。针对此困境,记者进行了调查。

遗体稀缺影响临床教学质量

“刚开始学习解剖,当然会有恐惧感。适应了后就好多了。但是30个人一具尸体,15个人负责半边,每个部位不可能人人都上手操作。”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董泽君这样说。但被问及以后读研是否会选择解剖学专业,这位温文尔雅的女孩很坚定:“当然有可能,解剖学是基础医学的基本组成部分,能从事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学生认为解剖课尸体少,也属无奈。”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主任罗秀成解释,“仅我们临床医学专业,每年都要招收1000多人,遗体的存量严重不足。仅2014年上半年的局部解剖,就用了40多具,而且数百具骨骼标本更无法补充。用这种对称解剖的办法,只能是权宜之计。”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科学,掌握解剖学也是一名医生最基本的素养。”原西安交大医学中心副主任马兆明教授如是定义。“解剖课是一门真正的实践操作课,学生必须动手,才能‘心到手到’,对人体各组织有完整的概念。现在一些民办高校的医科上解剖课,用的多为幻灯片,这种空对空的教学方式,如同小孩看连环画一般。而人体标本的教学效果自然完全不同,标本不仅立体真实,上下前后、深层浅层、比邻组织之间的关系,也相当清楚。”

据解剖与组织胚胎系主任王唯新介绍,交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解剖时可以达到10人一具,但国际医学教育中一般2至4人一具最科学。“人体的变异性最大,医学、考古、生物、美术等专业都要学习解剖学,学生学会敬畏生命,才能深刻地认识人体形态。解剖学是大众事业,要有全民的参与。”王唯新说。

当前,遗体数量的缺乏,深刻地困扰着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作为解剖学材料唯一正当的来源,遗体捐献也面临着困境。交大医学部遗体捐献工作服务办公室负责人徐自力,常年以来负责医学部接受捐赠遗体工作。“遗体捐献完全遵守‘自觉、自愿、无偿’的原则,我们向捐献者颁发‘感谢状\’,今年有33位已经填写了申请表,打电话询问的人就更多了。但是,当捐献者故去后,只要有一位家属不同意,遗体就无法捐献。”

解剖学面临“人才断档”

相比于遗体数量的缺乏,解剖学工作因为条件艰苦,甚至影响人的健康,近年来也面临着“人才断档”的危机。长期吸入福尔马林液挥发的甲醛,让段保国患上了严重的鼻窦炎,说话声音非常沉闷。

对刚获取的遗体,段保国要从颈动脉注射福尔马林液,杀灭细菌,固定蛋白结构框架。局部解剖,则要求他分开血管、神经、肌肉、结缔组织、骨骼等,难度堪比外科手术。“我们要制作大量的手摸标本、陈列标本,长期在高浓度甲醛和面对遗体的环境中工作,也会觉得难受。”这位1977年就开始从事这一工作的技术员说,“我很快就要退休,现在也只带出来2个年轻的技术员,觉得有些担忧。而这两位所谓的年轻人,其实也都40岁左右了。”

从2000年至今,段保国和他的同事们平均每年制作60至70件标本,每月都要制作5件以上。“虽然多年来制作标本的任务量基本没有变化,但十年前,我们从事这一工作的有9个人,现在只剩下5人,标本的循环更新越来越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解剖课的教学。”段保国坦言。

西安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主任杨石照,也是从1980年起就从事解剖学的老工作者。“解剖学的工作环境确实不好,年轻教师愿意来的也少。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来了的教师还是很愿意好好干的。医学院这些年发展快,我们已经有了解剖学的博士,专门有15个人处理遗体。西安医学院也有专门的人体科学馆,陈列有各类精制标本600多件。”

杨吉平200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随后进入西安医学院从事解剖学教学。“我们学的是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当时的同学毕业后不愿意从事这一行的占了三分之二。”杨吉平说,转行当医生的同学,收入比自己高很多。而且高校的职称评审,更加注重科研成果和论文,但解剖学是一门很难出新的基础学科,解剖学教师在评职称时较为吃亏。中国医科大学为从事解剖学的教师每月补助1000元,不过这样的补助在医学院校中并不多见。“但我还是愿意走下去,医学院为我们年轻教师创造了好的平台,这一学科也必须有人来传承。”

外科医生“回炉”深造解剖学

58岁的邱裕生是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从业已经三十多年。但是,这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依然要经常“回炉”到交大医学部解剖学教研室,进行细致的局部解剖。

“作为外科大夫,要开展一项技术的研究,必须进行实体解剖。”邱裕生说,“比如肩关节、髋关节等高难度的手术,在对病人进行手术前,医生会首先在尸体上进行熟悉,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邱裕生上世纪70年代在西安医科大学学习,“医学院校最基础的就是解剖课,学完系统解剖学后,局部解剖学我们学得非常细致,甚至细化到手术切口的缝合等。而如今我带的一些7年制医学生,问他们精细的解剖学知识,很多人已经忘掉,可见现在的医学基础教育还是有问题。至于过多使用录像、幻灯片等现代教学工具,令学生缺乏动手能力,更不可取。”

邱裕生的儿子是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普外科的学生,对英国医学基础教育的现状,他感同身受。英国的医学招生极为严格,有单独考试,全国排名前5%的学生才能有幸进入这所大学学习医科。面试时,分为AB两组评委老师,有一道题便是拿一片颅骨,问考生是头部的那一部分,上面的凹凸是什么。

剑桥大学医学院为6年制,前3年基础课比中国医学院校略少,后3年的临床课却直接去医院学习。许多解剖学老师,本身就是退休的外科手术大夫,甚至有军医,对学生要求非常严厉。在讲解中,老师深入浅出,如果讲上肢,便会拿来骨头,示意骨折时的形态。学习各种疾病原理时,又会带着问题继续学习解剖学。由于上课时注重对医学家发现的解剖结构的讲解,学生普遍对从事医学事业有较强的自豪感。

医学基础教育亟待关注,遗体捐献问题亦制约着医学教育,在下篇的调查中,记者将采访接受遗体捐献单位、有意愿者、捐献者家属,报道这一问题的困局和“破局”。

新闻推荐

西安铁路局今年春运加开77对临客 预计发送旅客900万人1月16日起开售车票

本报讯(记者李艳通讯员胡德才李丽娟)记者从西安铁路局获悉,今年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将加开临客77对,其中始发直通临客19对、管内临客26对,为历年春运最多。此外,调整目前逢周末及高峰期开行5对动车的运行...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人体解剖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和实践课,用于解剖的人体遗体被尊称为“无声的导师”。如今“无声的导师”越来越少,成为医学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