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根深叶茂的本地剧种,京剧在陕西戏曲舞台只能算是小剧种。然而,岁末一场别开生面的京剧周,特邀著名表演艺术家、天津京剧院著名花脸康万生,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奚派传人张建峰及青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董媛媛等和陕西实力名将同台演出,仅仅3天所有场次售票告罄,剧场内掌声叫好声不歇,惠民演出再次搅热了西安市场。
见习记者 曹瑞 记者 刘国英
2014年12月21日晚上,西安人民剧院内,随着幕布的开启,观众掌声雷动,现代京剧《雷雨》正在上演。这是陕西演艺集团2014年京剧周的压轴演出,也是一个圆满的收尾。“此次京剧周已卖出5000余张戏票,近八成是个人购票,让我们没想到的是,陕西京剧戏迷的热情丝毫不比京城逊色,观众聚集在剧院门口不走,真正体现了惠民的目的。”陕西演艺集团京剧院院长张平业说。
四地名家齐聚 售票上座均创新高
据统计,2014年12月16日至21日京剧周期间,关注本次活动的戏迷超过10万人,售票及上座率均创下陕西省京剧院近30年新高。
5年前,陕西省京剧院经改制并入陕西演艺集团,2011至2013年间,他们创排了《贵妃醉酒》等近40出经典传统折子戏和《红鬃烈马》等8出本戏,使当时萧条的京剧重获生机。2014年8月复排,让阔别舞台6年之久的全国唯一京剧版《雷雨》在“第三届中国曹禺文化周”连演两晚,引起轰动;新编剧目《铜牛记》在“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获好评。
此次京剧周充分考虑了戏迷的观赏需求,精选剧目、流派和演员阵容,由北京、天津、青海、陕西四地的京剧名家名角儿同台献艺,连续一周让观众欣赏新编历史剧、新编现代戏、折子戏、名家清唱等精彩表演。除了由陕京优秀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强、李素萍、赵冬红、马力克、唐小宁、杨伟兰、郭涛为大家演绎《铜牛记》、《雷雨》两台剧目外,还特邀了著名表演艺术家、天津京剧院著名花脸、裘派传人、国家一级演员康万生,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奚派传人、第五届CCTV全国青京赛金奖得主张建峰及青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董媛媛、王俪霏、高丽等来陕,演出经典传统折子戏《罗成叫关》、《失子惊疯》、《坐宫》、《盗仙草》、《杜十娘》、《遇后·龙袍》等京剧名段,令观众大饱耳福。
首演剧目《铜牛记》一亮相即受到观众热烈追捧,北京传媒大学社会学冯教授在天津观看《铜牛记》后就迷上了这个剧团,特地从北京赶到西安再看演出。2014年12月17日上演京剧折子戏《盗草》、《罗成叫关》、《失子惊疯》、《坐宫》,则吸引了50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观看,并到后台了解更多的幕后“奥秘”,而首次来西安演出的张建峰表演《坐宫》时,优美、穿透感极强的演唱令观众沉醉其中,在观众强烈要求下,他特地加唱清唱三家店。进入第三天,西安人民剧院一片沸腾,无论是对九零后新秀,还是本地的演员,特别是对特邀的张建峰和康万生等京剧名家,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中透着西安观众对京剧的热爱和渴望。年近七旬的康万生主演的《遇后·龙袍》中的“包公”,将全场的气氛推向了极致,洪亮、霸气、酣畅淋漓的演唱赢得一片叫好,谢幕后一拨又一拨的观众争相与他交流合影。有个外地观众特意找到张平业说:这次京剧周的安排太好了,请的张建峰、康万生等特邀嘉宾太给力了!
连续六天,四地京剧表演艺术家个个拿出了硬功绝活,在剧场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海洋。2014年12月19日,《京剧名家演唱会》长达近3小时,无一人退场。69岁的康万生连唱9段仍是浑厚高亢,嗨翻全场。七十年代曾在《杜鹃山》中扮演杜妈妈的著名老旦名家刘桂欣已71岁高龄了,嗓音仍宝刀不老;而青海、陕西的京剧精英也都亮出了自己的拿手唱段,让古城戏迷过足了戏瘾。
低价利民惠民 争取每年举办
自2014年12月16日京剧周开幕,演出场场火爆,剧场里观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剧场外人头攒动、一票难求,演出后各界议论纷纷,收获了满堂彩。而在前些年,京剧演出市场最萧条的时候,加上观众没有买票看戏的习惯,竟然有一场只卖出了几张票,在小剧场售票演出,200多个座位,也就卖出几十张。
这次京剧周,既为推广京剧文化,展现国粹的力量,同时也以“惠民”为最大理念,最低票价10元,最高票价60元,只为用最便宜的票价为观众送上最精彩的京剧大餐。同时采用网络售票方式,不卖团体票,全部零售,仅仅三天所有场次售票告罄,远超当初六至七成上座率的预期。这也是陕西演艺集团第一次运用网络售票的方式,销售额创下新纪录,网络关注量达到十万人次,新的运作理念取得了显著效果。
2014年12月21日晚,闭幕演出《雷雨》凭着经典著作与国粹的融合,在西安人民剧院内震撼上演,观众席上掌声、叫好声与聚精会神的安静交替而动,不但表达着对这部多次获奖的经典剧目的情感,也表达着对持续一周的京剧周惠民演出的认可。
京剧周,既是广大戏迷的盛会,让古城西安沉浸在浓郁的京剧文化氛围中,对陕西演艺集团来说,也通过这次京剧周的带动,提高了陕西京剧的整体力量。对此,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栏目专程来到西安追踪演出盛况,并以《红火的陕西惠民京剧周》为题进行专题报道。
除了高水准的艺术质量以及新理念的运作造就了如此火爆,“本次京剧周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关键在惠民。这也是我们筹办京剧周的理念。”张平业表示,京剧在陕西应当算是小剧种,然而演出的成功说明,不是没有观众,而是要把平台搭建好。
高质量的演出让观众热情高涨,不少观众希望京剧周要继续办下去。对此,陕西省京剧院积极回应,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是一贯原则,他们将想方设法让京剧更接地气,争取每年都举办这样的低价惠民活动,用实际行动把未来的京剧周办好,提高陕西戏曲的整体力量,提高国粹在陕西的地位,让老百姓享艺术、得实惠。
陕京人说,京剧周演出,不仅是京剧的盛宴,更是陕西省京剧院奉献给西安观众振兴并发展京剧的决心,给京剧一个舞台,京剧人会交出令观众满意的答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秦骥)1月8日,记者从西安市工信委获悉,截至2014年12月底,渭北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2014年,按照“产业高端、资源集约、绿色环保”的理念,渭北工业区以规划编制、基础设施...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