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合作 创新联动 扎实推进
第二届中国(陕西)慈善高峰论坛
慈善文艺作品颁奖现场
慈善助学款发放仪式现场
澳门同胞援建的慈安桥
□胡运森 记者 龚敏卓
失学儿童重新背上书包,孤寡老人得以安享晚年,贫困家庭重燃生活希望……1月23日,记者从省慈善协会四届三次理事会上获悉,2014年省慈善协会坚持“扶危济困"宗旨,多元合作创新慈善发展模式,扎实推进各项慈善工作,全年共募集善款(物)42008.12万元,重点实施了慈安桥、慈善助学、助残帮困、扶贫救灾、三大节日慰问、千校慈善教育及系列慈善文化活动等十余项目,资助款(物)金额达40083.66万元,惠及全省28万多城乡困难群众。
——建立机制,创新募集。2014年省慈善协会在“慈善募集持续稳定化"的新机制下,积极创新募集工作思路,组建起国有资产、民营企业、购买服务、小额基金、理事队伍、慈善实业、宗教商会、外联合作、义卖义演和网络捐赠10大募集平台,拓宽了募集渠道。加强与省国资委、工商联等部门组织的联系,全年新建大额慈善基金7只,基金总额4460万元,年度可用善款1160万元,加上此前建立的基金,累计共建立大额基金40只,总额达到10.59亿元,年度可用善款6355万元。全年接收小额冠名慈善基金426笔,累计小额冠名基金达1148笔,总额近100万元。
——节日救助,步入常态。“春节"、“六一"、“重阳"三大节日开展送温暖送关爱活动步入常态化。2014年全省共筹集善款2331.66万元,惠及全省9.8万余名贫困老人、儿童。其中“春节送温暖"向全省41996户特困户发放价值1255.58万元的米面油等慰问品;“六一送爱心"向26664名贫困儿童发放392.88万元的学习用品;“重阳送关心"向29452名贫困老人发放683.2万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
——建慈安桥,惠及百姓。慈安桥是省慈善协会传统品牌慈善项目,曾荣获中华最高慈善项目奖。2014年省慈善协会召开两次慈安桥项目工作会议,专题安排部署了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推进了慈安桥项目的规范运作。全年共筹措资金3096万元,安排建设慈安桥599座。目前全省累计建成慈安桥1686座。在贫困山区实施的慈安桥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被群众称为救命桥、致富桥、爱心桥、连心桥。
——助学助医,形成品牌。资助贫困大学生是省慈善协会开展最早的慈善项目。2014年共筹集善款1135.3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723名,其中资助大学生853名,高中生1585名,初中和小学生285名。用于贫困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资助金222.44万元。新开办“衣恋阳光班"12个,新增资助金560万元。
2014年发放格列卫援助药品项目8种,药品价值3亿多元,月平均发放千余人。全年“微笑列车"唇腭裂手术179例,引进资金76.44万元;“仁欣健康工程"心脏病手术299例,发放资助金252.35万元;“神华爱心行动"救治白血病、先心病患儿129名,引进资金274.68万元;“竹园村同心光彩慈善基金"增值款12.66万元,用于救助血友病患儿26名;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救助苯丙酮尿症患儿50名等。接受美国LDS慈善协会中国区捐赠100辆轮椅和50个助行器,分别发放给汉中、安康两市的残疾人;西安小白兔口腔医院捐赠10万元,资助113名聋哑、智障贫困学生。2014年协会开展了“生命之光"大病救助项目,应急救助49人。
——筑巢济困,救灾扶贫。全年筹集资金326万元,安排58个筑巢项目,帮助万余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改善了食宿条件。其中孙俊良先生个人捐资200万元,用于38个筑巢项目的实施;西安协和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奉贤文化教育慈善基金"增值款126万元,开展了20个筑巢项目。
筹集500万元慈善帮困资金,在全省救助了2050名国有企业特困老职工;利用衣恋集团设立的8万元“慈善帮困基金",救助5名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将三星集团设立的400万元“三秦博爱基金"用于商洛和汉中两市灾后重建项目。同时,将“恒源煤电同心光彩慈善基金"增值款350万元、“奉贤文化教育慈善基金"增值款100万元、“西林同心光彩慈善基金"增值款25万元、“玉龙同心光彩慈善基金"增值款15.8万元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定点扶贫款15万元分别用于开展扶贫和新农村建设项目。此外,全年争取世界宣明会在陕投资1373.43万元用于扶贫。
——千校教育,立德树人。千校慈善教育项目自2011年开展以来,全省已在1700余所中小学中开展慈善教育活动,共赠发《慈善读本》150多万册。2014年协会在总结推广渭南、宝鸡、榆林等市经验的基础上,又在全省开展了慈善教育征文大赛,473篇征文入围,140篇获奖。在6月份承办的中华慈善总会在西安召开的“全国慈善宣传工作会议"上,陕西省“千校慈善教育"项目,受到总会和各省、市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并荣获中华慈善总会慈善项目奖。2013年省慈善协会与省高教工委、团省委、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西北大学等开展的“慈善文化进大学"项目,全省已有45所高校数万名大学生参与活动。2014年重点围绕高校慈善文化教育主题,开展了慈善征文、慈善摄影、慈善文化讲座、公益项目评选、毕业爱心捐赠和暑期社会实践等6个方面的慈善公益活动。经过评选,61名同学分别获得不同奖项。
——“一元关爱",服务孤老。2012年由省慈善协会和华商报联合发起推动,以服务80岁以上孤寡老人的“一元关爱"项目,引起中央、北京、东方、广东等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后,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2014年省慈善协会加强了该活动的指导,提出规范发展指导意见,全力打造“一元关爱"慈善品牌项目,并荣获中华慈善总会慈善项目奖。目前,全省已有1300多家爱心商家加入到“一元关爱"活动中,对接服务孤寡老人近3万多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赏。
——创新宣传,发展文化。2014年省慈善协会积极推进慈善文化宣传工作,围绕文学创作、音乐演艺、摄影书画等,实施了系列慈善文化活动项目。与省音协联合举办了“2014爱心歌曲大家唱演唱大赛",全省39支合唱团队报名参赛,15支团队获得爱心演唱奖,15支团队获得爱心奉献奖;与省文学基金会联合开展了慈善文艺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共征集参赛作品76部,其中《爱不流泪》等30部作品获得文学创作奖、《爱心天下》等14首歌曲获得爱心歌曲创作奖;与省诗词学会、省广电播音主持委员会联合举办了首届慈善诗歌朗诵会;与西安曲江摄影家协会联合开展了“2014天朗杯慈善摄影大赛",共收到慈善摄影作品千余幅,并举办了百余幅获奖摄影作品展;与省慈善书画研究会、西安天朗控股集团联合举办了“天朗慈善书法培训班"、“天朗慈善书画大讲堂"和“青少年国学书法大讲堂"培训班;与陕西旅游集团共同主办“关爱留守儿童?将课堂搬进少华山"大型慈善公益活动;与西安天朗控股集团联合主办“2014天朗?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风之旅"活动等。
同时,深入开展慈善理论研究工作,出版《善的人生》、《善的社会》、《社会行为与善的境界》等慈善文化研究文库四部,发表慈善文化研究论文十余篇,编印《慈善文化研究论丛》四辑,编写《慈善案例(第二辑)》,创办《臻善之声》报3期,举办慈善文化大讲堂10期。4月与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首届全省NGO组织经验交流会;7月与省民委(宗教局)、省佛教协会、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等共同主办“佛教与慈善"论坛;8月与“华山论剑"西凤酒品牌运营公司、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陕西)慈善高峰论坛"。
创新宣传手段,2014年与各界导报社合作,联合创办了《各界导报?慈善周刊》,面向社会全面展示慈善工作成效和亮点;开通省慈善协会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发布。此外,由省慈善协会创办的《善行天下》杂志获得公开刊号,面向社会公开发行。
——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目前,全省各级慈善协会共拥有慈善志愿者22余万人,各类慈善志愿活动广泛开展。2014年仅“三大节日"一项活动中,就有省直属慈善志愿者服务团队102支、近万人参与其中,先后深入70多个社区、17个敬老院和老年公寓、34所小学和幼儿园、16个孤儿和智障阳光家园等130多个活动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广泛开展慈善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2014年省慈善协会加强对志愿者队伍自身的建设,完善了慈善志愿者注册登记、教育培训、绩效评估及星际评定工作。同时还在志愿服务项目方面进行了创新,各志愿服务队根据自身特长,在助学、助困、助医、助残等方面创新服务内容,自主开展了许多新的项目。
——创新建设,发展实业。2014年,省慈善协会加大创建工作力度,稳妥发展慈善实业,组建了“慈善超市发展中心",创建了15个试点慈善超市;成立了“陕西爱为宝再生利用有限责任公司",推进“爱为宝"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加工项目;完成“长安慈善文化园"项目规划方案和项目建议书,目前正与陕西旅游集团合作共同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已完成慈善医院项目的规划,编制了“慈善医院建设初步方案"。此外,省慈善协会还争取到亚行咨询性技术援助项目,已编制完成《项目概念书》并上报财政部立项待批。
2014年,在省慈善协会全体工作人员卓有成效的工作下,陕西慈善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荣获民政部“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奖"和中华慈善总会“突出贡献资质奖"。省慈善协会用真心、爱心点燃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家庭的梦想,照亮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家庭的幸福生活。(本文摄影王路燕)
新闻推荐
DTP零售药店公司加入上药揭牌仪式□记者刘锐2015年伊始,医药行业的热度话题接连不断,从医保改革、药品降价、药品招标到医药电商、网售处方药、移动医疗APP,充满了无数的变数和机遇,吸引了...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