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轮面试,主考官问杨海,你45岁,也不在影视圈工作,即使被录取进导演班,能有啥用?杨海回答,在有生之年,能把对世界的深情和爱,用电影表达出来,是16年来的一个梦。
昨天下午,在西安东木头市一家饭馆,杨海围黑围巾,戴墨镜,英俊而干练,“我现在是个学生,下个月就收假开学了。”
上世纪80年代,美剧《加里森敢死队》风靡全球。这部电视剧,让杨海产生了当导演的想法。当时,杨海只有十几岁,但已崭露出了过人的艺术天赋。他英语很好,爱画画,用砖头雕刻人像。
1999年,杨海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班。起初,他是冲着导演系去的,但分数不够,进了表演系,后来进入剧组,辗转横店、怀柔等各个影视基地,做演员,做副导演。
但是,他不甘心,“比如你让我演一个人,我有自己的看法,总会不自觉地填充进去自己的认识,让人物饱满起来,可导演不答应啊,他觉得你不听话。”
几次下来,他不干了。回西安开了饭馆,从练习写剧本开始,自学导演。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班属于非学历进修类专业,报考者的年龄不能超过45岁。去年,生意越做越大的杨海,决定放弃当老板的机会,继续求学。
他带着自己拍的电影,顺利进入面试。“就在我接到通知书时,我父亲突然半身不遂,加上我女儿才两岁,一家人都反对我去北京上学。”杨海说,最终决定去北京上学,他下了很大的决心。
去年9月,他独自前往北京上学,住学生宿舍,在食堂吃饭,上课时听课,下课了排话剧,讨论剧本,周五放学返回西安,打理生意,周日再去北京。
很快,他觉得力不从心。“导演系一共100多名学生,我是年纪最大的,开饭馆太分心,除了上课时间,我要不断地接电话,所以我决定关闭6家直营店,剩下两家交给家人打理,我要专心做一个学生,心无旁骛地学习。”
他把大学录取通知书贴在饭馆外,希望把店面转让出去。这一纸通知书,吸引了好多路人,昨天下午,在杨海的饭馆门口,不少人抬头看他的通知书,一脸稀奇。
本报记者宋雨 实习生郝丽雯
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
新闻推荐
2月25日早,记者在西安地铁二号线内看到一女士上身着毛衣外加方格衫,下身光腿穿着超短牛仔裙,引来不少目光。见习记者刘江武摄本报讯(首席记者姬娜)昨天,古城阳光暖暖,最高温升至15℃。今天开始“变脸”,...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