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义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语言艺术研究》评析 西安交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蓉
一种外来文化传到另外一种环境中,往往一方面需要适应原有文化的某些要求而有所变形;另一方面也会使原有文化受外来文化刺激而发生变化。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在进行着将其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其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的中国化进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着经济和社会的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日益多元。在国际国内环境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大众化,为广大民众真心喜爱并接受,是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宋义霞教授的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语言艺术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研究完成的,这是教育部2011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专项资助项目(批准号:11JD710042)的研究成果,由三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
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的前辈在不断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同志在深入艰难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质的飞跃;邓小平同志在深入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进入新世纪,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为了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战,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和第四代领导核心胡锦涛同志分别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断推向新阶段。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可以从多个视角来研究,比如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角和理论的视角。宋义霞教授和她的团队始终坚守理论传播阵地,在研究中继承前辈宝贵经验并不断开拓。其著作针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以语言为突破口,从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进行研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句格言从本真意义上说明了语言对真理的型塑或消解的功能。全书始终围绕理论与语言艺术本质关系与规律展开研究,第一部分着力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语言艺术民族性研究,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中应当突出语言艺术的民族性,在汉语言文学中寻找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嵌入点,深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方言、行业语、外来语和潮语的传播潜能。第二部分着力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语言艺术雅俗共赏性研究,强调应当从我国丰富的民间传统文艺中汲取营养,发现和使用群众语言,培养重用“土理论家”,用事实来说话,借此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说服力和有效性。第三部分着力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语言艺术时代性研究,强调在互联网普及的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应当与时俱进,认真分析当代青年受众的心理特点,采用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传播方式,在快节奏和讲实效的氛围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实效性。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语言艺术研究》是一部跨学科研究的力作。宋义霞教授多年来一直潜心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研究工作,不断拓宽研究思路,针对变化了的国情、社情开创新的研究视角,写出一部启迪思维、引人深思的著作。该著作逻辑结构清晰、内容翔实生动、具有时代性特征,富有创新性,为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艳芳)2月8日下午,由西安市委宣传部指导,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市文联共同组织的“美丽西安唱响中国”全国主题征歌活动颁奖典礼,在西安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薛保...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