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因患小儿麻痹导致双腿残疾,14岁被迫辍学回家以修鞋谋生,34岁靠种植柑橘致富,37岁开始开矿、办企业。如今,他的企业拥有固定资产上亿元,年产值1.5亿元,年创利税2000万元——他就是汉中宏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宏林。
修鞋谋生 第一天收入3块8
48年前,袁宏林出生在城固县桔园镇袁家湾村。3岁时,袁宏林因患小儿麻痹导致双腿残疾,14岁被迫辍学在家。目睹家庭的贫困、父母的操劳,袁宏林暗下决心,一定要自谋生路。
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四川修鞋匠,好奇的袁宏林拄着双拐跟着这个鞋匠走了几个村,细心观察人家怎样修鞋,讨教修鞋技术。后在家人的资助下,袁宏林花40元买了补鞋机,在桔园镇许家庙摆起了修鞋的摊子。
第一天修鞋,袁宏林几乎从早忙到晚,一刻没有停歇。晚上收摊时清点收入,2分、5分……袁宏林竟然挣了3块8毛钱。由于修鞋技术好、收费合理,老乡们都愿意到他那里修鞋。
后来,勤奋好学的袁宏林白天在集市上修鞋,晚上又开始钻研修理手表和电器维修。通过几年的学习和钻研,袁宏林逐渐熟练掌握了修表、修电器等技术。1988年,有些积蓄的他办起了钟表、电器修理部。小店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生活所需,还能补贴家用。一名拄着双拐的人,在艰辛的生活道路上,逐渐站立了起来。
一些残疾人看袁宏林技术过硬,就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技术。袁宏林从不收任何费用,总是耐心地把自己学来的技术无私传授给他们。多年来,袁宏林先后教会了十多名残疾人电器修理技术,使他们走上了自食其力之路。
“摸爬滚打” 成百万富翁种橘开矿
柑橘是城固县的主导优势产业。1999年,袁宏林毅然放弃了他钟爱的电器修理行业,搞起了柑橘种植。他承包了12亩责任田,全部栽上了优质的柑橘树苗。接着,他又购回了黄姜种、枸橘苗,在12亩新栽柑橘园里套种发展苗木和经济作物。经过4年的苦心经营,袁宏林的家庭经济收入也由过去不足两万元猛增到近十万元。
富起来的袁宏林没有忘记帮助其他乡邻,谁家不会修剪、嫁接橘树,他就去免费帮忙;谁要想学,他就悉心传授;他还把自己精心培育的优质柑橘树苗,无偿送给22户村民,帮助发展种植柑橘60多亩。
袁宏林的腰包鼓起来了,但他并未因此而满足。一次听一位朋友讲,开矿能赚大钱,袁宏林就开始注意储备矿业方面的有关知识。
2002年初春,听说秦岭深山处的小河镇桃园乡有一处品位很高的石英矿欲向外出售,袁宏林立刻冒着风雪赶去勘察。来到矿山脚下,他却为难了,正常人上山都会滑倒,何况是身有残疾的他。同行的人劝他还是回去,改天再上山。然而,固执的袁宏林却执意要尽快上山去看看。风雪中,他硬是一步步爬上了山顶。
下山比上山更难,袁宏林扶着树枝一寸寸往下溜,衣服、手指都被磨烂了……
经过多次实地勘察,袁宏林最终以3.2万元购买了该矿的开采经营权。从此,袁宏林吃住在山上,同工人们一起工作生活。渴了喝几口山泉水,饿了啃两个掉渣的馍。经过5年的摸爬滚打,他的矿场发展到三处,卖矿收入100多万元。
最大心愿 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2007年10月,袁宏林在城固县的宏林木业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他将生产各个环节质量标准进行具体量化,并安排专人监督考核。公司生产的木工板、胶合板、家具等木制品在汉中各个县区极为畅销,在西安、成都等地也逐渐打开了市场。
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现拥有木工板、刨花板、卫生筷、胶合板生产线4条,经营项目涉及农业养殖、土地开垦复垦、矿产开采、建筑材料、工程安装、房地产开发等诸多领域,拥有固定资产上亿元,年创经营产值1.5亿元,年创利税2000万元。累计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其中固定安置残疾人就业50人。
袁宏林的身体是残缺的,但他的精神让人钦佩。近年来,他先后被推选为陕西省“自强模范”和汉中市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在采访中袁宏林告诉记者,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把更多的轻度残疾人吸纳到自己的企业里,还计划建立一个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以安置更多家庭贫困的重度残疾人。文/图本报记者陈卫平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战荣)由西安民间足球联盟主办的“2015西安迎新业余足球赛”决赛于2月1日结束,海尔兄弟5:1战胜友谊公社夺得冠军。比赛一开始,从小组赛到半决赛一路高歌的友谊公社,显得十分紧张,进攻和防守...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