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圣强
大年初四,淳化县城关镇洞桥村的周建刚的家里甚是热闹,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女儿、外甥女,几家子人都聚在一起,拉话的拉话,打麻将的打麻将。
可周建刚抽空还是来到了他家的20多亩苹果园走走看看,去年雨水太大把他家正在开花的苹果树浇了个正着,因此一年下来没收多少果子,大多卖了落果,收入也就三四万元。
“我种过粮食、搞过蔬菜、务过核桃,要说经济效益最好的还是务苹果,咱这地方属于渭北高原,温差大、光照好,只要水肥跟上,管理到位,像我这种规模一年收入10万元没有问题”,种了30年苹果的周建刚说,这些年家里孩子上学、订婚、装修房屋基本上全靠果园收入。
周建刚家的果园里大多是秦冠苹果。“为什么不种些红富士呢,不是说这个品种的效益好吗?”记者问道。
“有人说我们村不适合种这个品种,以前种过确实容易生病,但我觉得关键还是水肥没跟上,现在肥料好说,水的问题没法解决”,周建刚说,其实用于灌溉的水主管道已经到了离村里几公里的地方,可……
不过,周建刚今年还是打算把几亩秦冠苹果好好精管。“这些都是新园子果树,也到了盛果期,今年全部给它们套袋,收益不会差”,周建刚说。
除过日常管理,最让周建刚头疼的是在苹果套袋和摘果时雇工的问题。
“去年套一个袋人工就4分,雇一个人一天就得一百多元,到最忙的时候还不一定能雇来人,别看现在家里一屋子人,到时候都指望不上”,周建刚两口子五十多岁和七八十岁的父母在村里生活,家里有两儿一女,都在西安工作,也就是逢年过节回家看看。
像周建刚家里情况几乎是村里的缩影,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都是城里不好找到工作的中老年人。
“我们邻村有个外地人一下承包了六七十亩的地,一次性投入到位,全部种上良种红富士,机井、喷灌设施一应俱全,标准化果园、机械化操作,去年入园价都在每斤三元以上,咱跟人家是没法比,”周建刚羡慕地说。
临别时,周建刚委托记者帮忙了解:像他家这种以老果树为主的果园,能够享受什么政策性补助用于改造果园?在水利设施和果园机械上政府能够提供什么帮助?
新闻推荐
在西安高新区,一位中国移动4G用户的网络下载速度达到了每秒35.12M在中国移动陕西公司的一个营业厅内,用户正在选购移动4G版iPhone6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增加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现在,到处都能...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