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党朝晖 通讯员 支勇平)1月30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林栽培与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专家张忠良主持完成的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林下魔芋健康生长的微生态机制及连作障碍微生物修复技术”成果,在西安通过了国家林业局主持的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在发生的微生态机制及连作障碍微生物修复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经在陕西魔芋主产区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专家介绍,魔芋是原产于我国的药食同源植物,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魔芋也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特别受到韩国、日本及欧美市场的青睐,因此,长期以来原料一直供不应求,缺口较大。但是,一方面种植魔芋效益好群众热情高涨,另一方面由于耕地面积所限,连作引起魔芋软腐病频发,轻者造成减产,重者甚至或绝收,成为制约魔芋产业发展的瓶颈。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魔芋软腐病防治方面,实行选地轮作,土壤、种芋消毒,加强肥水管理,施用噻菌铜、氧化亚铜等化学防治技术,但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针对制约魔芋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张忠良率领的科研团队从2010年开始,根据连作障碍微生物修复原理与微生物防治原理,借鉴放线菌活菌制剂为连作土壤障碍微生物修复剂在辣椒、西甜瓜、番茄及草莓等作物上的应用经验,在魔芋软腐病病原菌分离及拮抗性放线菌筛选研究、林下魔芋抗病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一是他们发现了1种新的魔芋软腐病致病细菌,即菊果胶杆菌;发现魔芋软腐病发生与魔芋根区、根表土壤微生物区系异常有关,揭示了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二是揭示了刺槐林及核桃林下魔芋健康生长的微生态机制,为魔芋林下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筛选出了专门针对魔芋软腐病的生防放线菌;研制出对魔芋连作障碍有良好修复效果的防病促生放线菌制剂;提出了放线菌制剂与腐殖酸钾及专用有机肥配合施用提高魔芋抗病增产效果、解决魔芋连作障碍的新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减轻病害、提高产量及改进品质的田间效果。
该成果对提高我国魔芋产区林地资源利用率、发展林下经济,缓解魔芋与农作物争地矛盾,遏制魔芋病害蔓延,促进我国魔芋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及富民强县具有重大意义,据了解,仅陕西省陕南就有近400万亩适合魔芋栽培的林地待开发利用。因此,该成果在陕西及全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晓阳两座千年古都,从亚洲到欧洲,从长安到罗马,其间隔着无数的山水,也隔着千年的岁月。然而,2月12日到2月15日,在由文化部主办、省文化厅承办的“欢乐春节海外行”活动中,西安永宁礼仪文化公司...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