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瑶
在很多人看来,环卫工人并不是体面的工作。顶着骄阳,伴着泥泞,低头重复同样的工作已成为一种常态。不被理解,不被尊重是环卫工人们最难以接受的现实,也恰是这个现实,冲击了环卫工人的内心世界。
路人和商户强硬的口气,不屑的眼神是环卫工人开展工作的最大阻力。从这次走访中了解到,环卫人员大部分是农民,普遍文化层次不高,家庭困难,他们格外需要一份工作,自然在工作中谨小慎微,对于旁人的不当举动大都选择默默承受。“我们打扫的时候,经常是刚扫完一遍,回头一看又出现垃圾。有时候上去说一声,人家呵斥我们,让我们把地扫好,要不然清洁工能干什么。听到这话我们心里很难过,久而久之我们也就不说了。”环卫工人成阿姨无奈地说起她在建国路上的见闻。
其实,环卫工人缺少社会地位,不单是来自外人,有时也来自家里的压力。就像环卫工人朱阿芳说:给儿子开家长会时,儿子说“妈妈,不要穿着清洁工的衣服来。”虽然孩子年龄还小,但是说出这话还是让朱阿芳有些心酸。
“环卫是一项事业。”西安市碑林区市容科副科长郜天海意味深长地说道,“环卫目前面临的问题一是环卫工人极缺,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二是行业普遍缺乏社会认可度,一些市民不配合、不理解环卫工作;三是环卫技术手段亟待加强,影响环卫效果。”为了让环卫工人能留得住,能住得起房,碑林区建设了保洁员公寓。据了解,截至2014年,西安市碑林区政府共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公寓建设,共建成公寓36座,总面积10700㎡,现已入住974人,入住率为97%。长乐坊街办的长乐坊保洁员公寓专门为保洁员子女设置了五点半自习室,供放学后的孩子们学习。
环卫工人是城市默默无闻的工作者,对环卫工作的尊崇与对环卫工人的认可是相辅相成的。环卫事业需要举多方之力,花时间和精力集中去做;环卫工人要给他们社会的归属感,这样才能有人发自内心去做好这份工作。如今,在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中,人们开始疲于留意脚下的风景,惯于把人定位在固有层次,利己意识逐渐膨胀,对他人以及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认可总是不情不愿。在这种大背景下,呼吁对环卫工作、环卫工人的尊重显得意义重大。
新闻推荐
西安市民正在选购腊牛肉。本报记者袁景智摄本报记者乔丹春节临近,年味越来越浓了,许多人纷纷开始置办年货。2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的西安年货会上,室外凛冽的寒风丝毫没有影响大伙置办...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