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求是魂》剧照 实习记者李梦倩摄
话剧伊始,《二十四节气歌》唱起,竺可桢先生的母亲叹息说:“老天爷说翻脸就翻脸,总该有人来管管!”于是,多年之后,竺可桢先生就成为了那个“管老天爷”的人——他致力于研究气象,着力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辛苦著写了《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昨天晚上,西安的天空下着雨,可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礼堂却是座无虚席,“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剧目之一、浙江大学原创话剧《求是魂》在这里启动了首演仪式。
通过两个小时的话剧,竺可桢的一生,片段性地展现在舞台上:抗战时期,浙大的命运岌岌可危,竺可桢不畏艰险,带领浙大师生辗转西迁。多次登门拜访马一浮先生,请其创作校歌,最终竺可桢的耐心打动了这位许久不出山的国学大师,才有了今天浙江大学朗朗上口的校歌。抗战时期环境的艰苦带来身体的迫害,却阻止不了竺可桢爱国为民、奉献科学的热忱的赤子之心;即便是文革时期,精神上的迫害也无法阻挡竺可桢求真求是求真知的脚步。
既然题目为《求是魂》,那么到底什么是“求是”精神?看完话剧后,西电研究生院的王静同学这样说:“我想引用竺可桢先生的一段话‘和辽阔的大地相比,人是渺小的;和永恒的山川相比,生命是短暂的。可我就是想用我有限的生命追求无穷的真理,探索无限的自然。我不是预言家,我是实践者’。”
本报记者 石喻涵
新闻推荐
乘客在卡片上写下给妈妈的祝福“母亲节快到了,记得回家多陪陪妈妈哦。”昨日早上,29路公交敬老专线东门始发站悬挂着这样的横幅,车厢里挂满了供乘客们给妈妈留言的祝福卡。昨天上午8点30分,记者来到...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