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今年高考仅剩下30多天,又有一批学子即将走进考场,迎接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挑战。在最后的复习备考阶段,如何才能提高复习效率?该怎么样转换复习战略?成为广大考生目前的一大阻碍。记者请西安市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为广大考生支招。
地理 回归考点 错中“淘”金
西安交大二附中一级教师 马林
考前冲刺阶段,与一轮复习时全面梳理知识、夯实基础的复习策略相比,现阶段学生们应该做到以下五点:
回归考点 注重基础
高考地理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基础复习是有效复习的关键。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学科的知识结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做好基础知识的梳理,必须回归考纲考点和教材。同学们可对照《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及教材目录,采取逐个回忆或简单罗列的方式,及时查漏补缺,构建“知识框架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
强化读图 提升能力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考查的特色则是以图表为载体,故在后期复习中重翻地图尤为重要。看到一张图就可以联想出和该图有关的所有知识点。同学们可以随意在地图上框出一个区域,从而联想这个地方的自然地理(包括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等)要素和人文地理(包括农业、工业、人口、交通等)要素。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梳理了知识,又培养了空间感,提升了读图分析的能力,避免了地理知识和其存在的空间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回看错题 错中“淘”金
错题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一个错误就是一个盲点,回看自己模考和练习中的错题,发现知识漏洞。把错题重新做一遍,总结错误的原因,哪些是没有准确获取信息导致的错误,哪些是描述和阐述事物语言不科学、条理不清晰、考虑问题不全面而造成的错误等等,并写出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同学们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换“错题本”,互相借鉴,互有启发,在错题中“淘”金。
真题训练 适应高考
要保持一定题量的训练,绝不能盲目、大量做题,要做比较典型、难度适中的试题,例如近年来的高考真题,通过真题提高应战能力,并感受高考命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同时加强“限时专练”,如“选择题专项训练”等。另外,能根据选取试题限定做题时间,从而提升自己在高考考场中的答题速度。
关注热点 把握焦点
地理试题考查热点往往是以热点地区或热点问题为载体,考查的内容仍是地理的主干知识。把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巧妙的与当前热点、焦点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复习中需特别注意“一带一路与中巴经济走廊”、“南水北调中线”、“雾霾治理”等热点涉及的区域自然、人文知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物 紧抓双基限时练习
西安市黄河中学中教高级教师 赵小芹
注重回归教材
回归教材并不是毫无目的地翻看课本,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将各知识点以专题形式由点及线,及面,最后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必修1》可以做成“细胞的成分和结构”、“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三个专题。具体方法:每个专题需要准备一张大约A3大小的白纸,以概念图的形式,将主题标注在中央,然后由此辐射出所有跟主题相关的内容,包括名词、范围、从属关系、反应过程、实验内容、扩展内容等;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形;甚至可以将需要强化提醒的内容用彩色标注。
掌握练习技巧
适当多做题,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熟悉常见出题点,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练习时注意以下两点:1、特别关注易错题。“易错”未必是因为难,可能是理解问题,更有可能是因为麻痹大意,思想上放松造成的;2、系统地进行各种题型的训练。图形题、曲线题、实验题、新背景材料题等等,或者也可以专做选择题、选修题,通过集中训练,从中学会获取信息方法,提高应试的策略,提高解题技巧和知识运用能力,也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但要注意不要在题海中漫无目的地“遨游”,而是边练边归纳总结。
强化基础训练
首先注意审题,挖掘题干信息,找准关键字词,再结合所学知识答题;其次,理科学生普遍存在非选择题的作答不完整、不用专业术语,答不到点子上等问题,建议自己做完后,与参考答案做比对,总结怎样才能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用生物学术语准确表达;再次,不少学生在平时做题时正确率较高,一旦考试就手忙脚乱,错误百出。这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时练习时,不注重时间限制。所以在复习中,应该加强限时联系,比如六道选择题可以限时六到七分钟内完成。
本报记者 郝宏宇 赵娜
新闻推荐
昨天,记者从西安市医政工作会议上获悉,为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今年西安在城六区每个区建立1至2个医疗联合体,力争2016年实现全覆盖。此次,还将打造专科特色的医疗联合体。首批组建六个医疗联合体根据行...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