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寻访宝鸡抗战记忆”系列报道第2期 九旬抗战老兵方光清——当年报考“黄埔”只为抗日救国黄埔军校毕业后 在韩城保卫黄河

来源:华商报 2015-05-14 18:23   https://www.yybnet.net/

昨日,方光清老人在他宝鸡的家里,给华商报记者讲述自己的抗日故事华商报记者 张欣 摄

方光清,1921年出生(户口本显示1921年,据本人讲应该是1920年出生),家住宝鸡市渭滨区,祖籍安徽省巢湖市,出生于北京。1938年考入重庆大学,当时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作为一名有血性的年轻人,方光清放弃了上重庆大学的机会,决然参加了黄埔军校考试,并顺利通过,成为一名中国国民革命军。

5月6日,华商报记者在方光清老人家里见到了他。由于心脏不好,导致脚部肿胀,老人走起路来要一小步一小步地挪,耳朵也有点背,视力也不行了。以前他每天都会坚持看报,但近几年由于视力下降严重,他已经很少看报纸了。客厅和老人住的卧室墙上各挂着一块志愿者送的“抗战英雄”匾。

听说华商报记者是来采访他的抗战事迹,老人显得特别高兴,拉着华商报记者的手,不停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方光清出生于北京,当时他的父亲在北京盐务局工作,在他10岁时,由于北京陷入战乱,他便随母亲回到了安徽,在那里继续上学。几年后,父亲调到湖北宜昌工作,他又跟随过去,在那里一直上到高中毕业,毕业当年,他考入了重庆大学。当时是1938年,距离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已经一年时间了,国内抗日统一战线形成,面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他和班上的11名同学报考了黄埔军校,并成功考入,方光清被分到了西安的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当时黄河以北都被日军占领了,我们年轻人都坐不住了,都想参加抗战。”也就是在他上大学这年,日军对西安进行了疯狂轰炸。

1941年,方光清军校毕业,毕业后,他被分到国民革命军90军炮兵团第二营,担任排长,他当时所在的部队在韩城市禹门口,主要任务是保卫黄河。

“我们的任务就是保卫黄河,阻止日军过河,消耗他们的战用物资。”方光清说,他们每次向日军发射一枚炮弹后,便迅速撤退到另一边再打一炮,而日军为了能压制中国部队,每次都会以至少10发炮弹的火力回击,这样中方就成功地消耗了敌人的武器弹药。由于他们队伍的顽强抵抗,日军最终未能过河。

1945年日本投降后,方光清被派到洛阳市西工区,接收日本投降后缴获的武器,后一直留在洛阳驻防。直到1948年,他被调到成都,任留守处主任。

1949年11月,方光清带领留守处人员和平起义,并向军管会交出军械等战用物品。华商报记者在老人的家里,见到了当时军管会开具的收条,收条上显示接收人为骆焕章,此人也是方光清黄埔军校的同学。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编入二野二炮团任临时军官队长。

和部队失联后 又加入修宝天铁路的行列

1950年,方光清陪妻子回宝鸡探亲(妻子家人在宝鸡经商),他们步行了一个月到达宝鸡,后欲回四川,却与部队失联,刚好赶上修建宝天铁路,他又加入了64军工程处186团修建宝天铁路。之后他被编到中铁一局,直到1982年退休。

说起妻子,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据方光清回忆,他第一次见妻子时是在耀县(现为铜川市耀州区)的一条河边,当时他穿着军装骑着马,在河边看到一名女子在洗衣服,女子长得很清秀,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便上前试图搭讪。

“她当时还在上学,穿的是学生服,我就说你这衣服咋是这样的。”方光清笑着说,第一次成功搭讪后,他便留下了妻子的联系方式,回去写第一封信对方没回,写第二回后,妻子亲自找上了门,并告诉他愿意和他在一起。妻子当时只有17岁,而方光清比她大了15岁,他怕妻子家人不同意,没想到丈母娘第一次见他,就对他特别满意,由于妻子是家里的独生女,他便告诉妻子父母,从此,他就是他们的儿子了。

据老人的三女儿方晓芳介绍,两年前,母亲过世,父亲足足有半年时间没缓过劲来,一提起母亲他就流泪。

没事的时候 他会哼唱一些抗战时的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采访中,方光清还激情澎湃地唱起了黄埔军校校歌,他说没事的时候他会哼唱一些当年抗战时的歌曲。他还用日语进行了自我介绍,他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日语,但和日本人打仗,有时候抓了俘虏后需要对话,便自学了一些日常用语,现在还能说不少。

老人有4个女儿1个儿子,现在和三女儿生活在一起。

“我这一辈子没有坑过任何人,光明磊落一辈子,没有做过任何不利于人民的事。抗战时很受罪,现在感觉非常幸福,起码生活上非常满足。”在结束采访时,老人拉着华商报记者的手说了这番话。

华商报记者 宋秉琴 

新闻推荐

在西安工作的印度小伙:“莫迪访华让中印关系更紧密”

26岁的印度小伙梅赫拉在印度读大学时拿的是新闻学和市场管理双学位。现在,他在西安一家印度餐厅当经理。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梅赫拉笑言他并未放弃新闻理想,“我喜欢拍照片,每天都在记录西安...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寻访宝鸡抗战记忆”系列报道第2期 九旬抗战老兵方光清——当年报考“黄埔”只为抗日救国黄埔军校毕业后 在韩城保卫黄河)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