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
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结婚生子后,双方的老人背井离乡来带孙子。“老漂族”的出现夹杂着太多无奈。为了正在打拼事业的儿女,他们毅然选择了这条迎难而上的艰辛之路。
由殷桃、涂松岩等人主演的热播剧《我为儿孙当北漂》展现了他们的不易。
>>“老漂”无奈之一:
环境差异 老人心理上的变化得不到重视
由滕华涛监制、林妍执导,殷桃、涂松岩等实力派演员共同打造的《我为儿孙当北漂》正在江苏卫视播出,该剧虽然接近尾声,但是其中“年轻的北漂一族”和“老漂族”的无奈与矛盾成为观众聚焦点。“现在的年轻人很难体会父母的不易,父母到了一个地方首先面临的是抛弃自己的圈子,重新适应新环境,这种在心理上微妙的变化,往往得不到重视,同时也是所有问题的开始”。西安交通大学心理学博士倪小莉表示。
而在剧中,涂岩松饰演的郭一鸣,父母来自山东农村,父亲是大厨,母亲是家庭主妇,老两口来到北京,最大的心愿是从远在四川的亲家手中夺回大孙女。从电视剧开始,两人要么在家商量菜谱、要么怎样“教育儿媳妇”。问题接踵而至,一件接着一件。甚至为了减轻儿子压力,老郭重操旧业去应聘厨师。
>>“老漂”无奈之二:
生活观念差异 解决之道是包容
电视剧一开始将这种差异展现得非常明显,作为大厨的老郭研究川菜菜谱,他们是山东人,整天做的就是鲁菜,但儿媳妇是地道的四川妹子,最喜欢无辣不欢的川菜,每天媳妇一上饭桌,巴拉几口迅速闪人,老郭两口只好为了适应儿媳妇的口味改做川菜。
正是这样的生活差异,导致了老郭两口和田蓓蕾矛盾不断。而更加让老郭两口头疼的是,随着田蓓蕾父母的到来,在狭小的出租房中,4个老人,2个年轻人,一个孩子,这样的“421模式”,上演了各种“生活矛盾大爆发”。从事幼儿教育的闫敏表示:“解决这个矛盾让人头疼。但我能想到的是除了包容还是包容,多想想父母的不容易。父母也要多理解子女”。
>>“老漂”无奈之三:
教育观念差异 科学育儿遭遇“隔代亲”
“这应该是一个最大的矛盾爆发点,现代父母更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大家都有‘隔代亲\’的感受,因此教育孙子常常会走入溺爱的误区,当父母想要纠正孩子的行为时,老人护犊情深,甚至和儿女对着干,上演孙子保卫战,留下了严重的家庭隐患,这种情况往往是年轻父母不能忍受的。”闫敏说。不过,对老人来说,现在育儿讲究“科学喂养”,年轻父母们一套套的理论,也让老人无所适从。
昨日,邻居刘女士还向华商报记者“抱怨”,现在的孩子难带。所以,当有了孩子,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说:“你就是这样被带大的,哪有这么多事,还不是 一 样 长 大了”。像老郭一家更夸张,为了抢到孙女,偷偷带着孙女回老家,被亲家报了警,亲家说老郭没有什么文化,怎么会教育好孙女。
滕华涛曾按照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粗略盘点了一下北漂养儿成本,最后得出了40万8千元的养儿成本。滕华涛表示,这也是为何要拍这部《我为儿孙当北漂》的原因。
>>“老漂”无奈之四:
失去自己的生活 很多老人生活在夹缝之中
据华商报记者了解,2014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53亿,“北漂”人群也超过800万。老人为了儿女可以漂在任何地方。在西安,就有很多“西漂”老人生活在夹缝之中,甚至就像剧中的老人,为了儿女可以卖掉自己的房子。但由于各种观念,往往会“吃力不讨好”。
媒体人刘女士感慨地说:“中国的父母辛苦抚养孩子,孩子长大买房子结婚,有了孩子放弃自己的生活带孙子……他们的一生是为了子女而活。”她还跟华商报记者分享了一个案例,赵奶奶有两个儿子,她为了4个孙子和自己的老头,多年来三地奔波,最后的结果是老头因为觉得被忽略有了外遇60多岁要离婚,不分白天黑夜照顾孩子的重任都落在赵奶奶肩上,最后,赵奶奶因为各种重压,抱着孙女跳楼了。倪小莉说:“心甘情愿的倒还好,如果是被迫让老人放弃自己的生活,容易产生很多问题,我们作为子女要做的是多给予理解和关爱,更重要的是让老两口在一起,出现的问题会少一些。”
华商报记者 解晨红
新闻推荐
西洽会进行时 第19届西洽会暨丝博会22日至28日举行品美食看演出 多场文化活动将上演
华商报讯(记者孙洪伟)第19届西洽会暨丝博会将于5月22日~28日在西安举行。华商报记者从大会组委会获悉,精彩文化活动展演,主要在丝路博览会旅游文化分会场大唐西市举行,集中宣传展示“一带一路...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