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工业4.0互联网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华商报记者从活动主办方陕西明志商事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等了解到,金花集团、长创乐网等数百名企业代表参与了该论坛。在本次论坛上,部分企业代表、专家学者针对各自从事的互联网领域,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阐述了工业4.0。
著名财经学者吴晓波认为:“虽然互联网给传统企业带来了不断的挑战和冲击,但在当今的中国,没有所谓的传统产业,只有传统的人。没有所谓的夕阳行业,有的是生生不息的创新和对旧模式的颠覆。”
“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在于“质的突围”
在论坛上,吴晓波分享了自己最近亲历的一件事。2015年初他带着高管们到日本开会。同去的同事们纷纷在当地疯狂采购电饭锅,吹风机、马桶盖,甚至菜刀!
购买的吹风机,据说采用了纳米水离子技术,有女生当场做吹头发试验,“吹过的半边头发果然蓬松顺滑,与往常不一样”;购买的陶瓷菜刀,据说耐磨是普通钢的60倍,购买的马桶盖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功能,且适合在所有款式的马桶上安装使用……所有的产品相比国产的,均有共同点:企业在制造这些产品时使用了新技术,给人带来了新体验。
吴晓波指出,从电饭锅到马桶盖,都属于所谓的传统产业,但它们是否“日薄西山”,完全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在这个意义上,世上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
陷入困境的制造业者,与其到陌生战场上乱碰运气,倒不如自求突破,在熟悉的本业里,咬碎牙根,力求技术上的锐度创新,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正是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企业转型不仅仅是营销革命
2015年,面对国内“工业发展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矛盾”的“内外交困”,转型对于中国的工业企业来说甚为重要。
“但是,转型不仅仅是一场营销革命,从地面转至网上。而是用信息化手段再造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应该推行个人订制,打破原有的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吴晓波分析到。
“未来制造业转型的主力军是谁?我认为可能不是海尔、美的这些大型企业,因为他们转型很困难,他们有大量的既得利益者,资产、劳工聚集在里面。未来很好转型的是中小企业。”吴晓波指出,未来制造业转型有三个重要元素,第一叫做专业公司,未来做企业只能干一件事,而且干的越细越好,越专业越好,第二是信息化改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降低内部的成本和提高效率,再造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第三是小制造,从大规模变成小规模。从规模化生产变成定制化生产。
“在当今的中国没有所谓的传统产业,只有传统的人。也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的生产方式。对于企业家来说,如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你仍然在赚钱,那么你就可能是一次性买卖,对企业来说就非常危险。这一次的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冲击不是永远的,我认为大概就五年时间而已,这是一个时间窗口。”对于传统产业的未来,吴晓波如此结论。
华商报记者 刘翀 文/图
人物简介
吴晓波,1968年生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新闻推荐
大荔石墓群探秘村民记忆中的石墓群 儿时“寻宝”盖棺绸缎拿回家做兜肚■华商报记者 崔永利
这里所说的仅仅是墓地内靠村庄约6万平方米范围内勘探出的16座墓葬(这个范围外还有)。整个墓地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1200米,总面积达204万平方米。李氏家族墓地石室绝大多数石构件的面上都雕刻...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