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潼区徐杨街办巨合村幸福院里,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娱乐
“每天把孙子送到学校后,我都会到这里,打打牌、看看报纸、聊聊天。”日前,华商报记者来到临潼区西泉街办贾村幸福院,65岁的张大妈竖起大拇指。
据悉,自2012年起,临潼区尝试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辖区老人建了临时“家庭”,让老人不再孤单。
村里有个“谈心室”
临潼区西泉街办贾村村委会主任赵红卫介绍,他们村委会小楼一层腾出来,经过改造装修建了幸福院。他说:“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228个,青壮年外出务工,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的养老难问题突出。农村老人节俭又恋家,不大可能花钱进养老院。”
今年79岁的刘大爷说:“白天聚在一起有个照应。你背疼了,我给你捶捶;你腿脚利索,帮忙倒杯茶端个饭。晚上各回各家,这种方式挺好。”
在西泉街办坡底村幸福院,华商报记者还发现了一间谈心室。坡底村幸福院管理员王忙说:“村里谁有烦心事,都会来找我聊一聊。我也没啥心理资格证书,就是给村里人提供了一个倾诉的渠道。”
据临潼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于稳定介绍,临潼区是西安市率先开展幸福院建设的区,自2012年在徐杨街道的8个村启动建设以来,截至目前,已建成幸福院的村共26个。
黑板上写着孤寡老人的生日
今年77岁的李宪堂家住临潼区徐杨街办巨合村,三个孩子都在外打工,平时独自生活。他说:“一个人吃饭就瞎凑合,这里每天只要四块五毛钱生活费,就可以餐餐吃到不同品种的饭菜。村里还把孤寡老人的生日写在黑板上,逢谁过生日都会准备生日蛋糕和丰盛饭菜,大家聚在一起庆祝一番。”
巨合村村委会主任汪新年说:“都说‘养儿防老\’,但孩子常年不在身边,老人孤单寂寞,突发疾病更难照料。建设幸福院,除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外,老人每月吃饭只需花费几十元。有急事可立刻联系子女。”
华商报记者看到,巨合村幸福院面积不大,但是“五脏俱全”,设置有休息室、活动室、服务室和餐厅,还配备有饮水机、液晶电视等。
今年底再新建24家幸福院
“建设‘农村幸福院\’,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农村养老问题,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养老问题上应因地制宜,有能力的多投入一些。”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表示。
于稳定表示:“幸福院建设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每个村的情况不一样,农村老人的幸福之路需要边探索边完善。今年,临潼区还将陆续在零口、铁炉、马额、任留、油槐、新市、斜口、秦陵、北田、相桥、代王11个街道的24个村再建设一批幸福院。”
华商报记者 张静 文/图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周沐辉)今天是小长假第一天,铁路迎来出行高峰,从目前客流情况来看,从西安去往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客流处于高位运行,特别是前往韩城、彬县、宝鸡、华山、延安等方向的省内客流出现“...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