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在新闻写作道路上固执走到“黑”的人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7-30 18:46   https://www.yybnet.net/

李志有在采访中。 屈荔鹏摄

本报记者 屈荔鹏

李志有今年66岁,是西安市自来水公司的一名退休干部,在新闻工作战线上已经坚守了四十多年。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在新闻写作道路上固执走到“黑”的人。

1970年,李志有应征入伍。军营训练紧张艰苦,他就利用晚上挑灯夜战,将节假日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写稿子上。18年的军旅生涯,李志有7次被《人民军队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因报道成绩突出, 所在部队给他荣记三等功一次。

1987年,李志有转业到西安市自来水公司。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依旧用锐利的眼光捕捉新闻,坚持写稿。为此,单位专门将他调到宣传部。从1996年至2010年,李志有连续被陕西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2014年被评为资深通讯员。

惩恶扬善为民呼,不畏邪恶执意行。写舆论监督报道容易引火烧身,但李志有却认为写批评报道就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秉公直言为群众办实事,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位于沣河滩的西安市自来水公司第三水厂地下水群附近,到处都是土法炼油炉。一些不法分子偷水偷电,污染水源地。媒体虽然报道多次,但这些非法土法炼油炉像割韭菜一样,取缔后又死灰复燃。当妻子和孩子知道李志有要去现场拍摄时,极力劝阻他说:“把记者打了,相机砸了,有报社保护。人家把你打了,谁保护你?”面对家人的担忧,李志有耐心地说服。他提前化装进行了地形侦察。当时,正值寒冬,李志有穿着军用黄大衣,把相机挂在胸前,提前对好焦距,定好快门速度,有人时他合着大衣,无人时露出相机镜头,将送油、炼油、售油和污染情况一一拍全了。后经媒体报道,终将土法炼油炉彻底取缔了。他告诉记者:“做舆论监督报道,不光要无私无畏,还要胆大心细,更要保护好自己。”

退休那年,女儿劝李志有说:“爸,现在退休了,就安心养好身体,别再想写稿子获个奖,那些都是过眼云烟。”李志有却说:“我不打牌,不抽烟,不爱逛街,唯一的爱好就是写稿子,你不让我写,还不得把我憋出病来。”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小车若不倒,竭力向前推”,李志有说,“我就是要做一名合格的、忠诚的、死心塌地的通讯员。”

新闻推荐

绿地睿海开放仪式举行

本报讯(霍俊莉)26日,绿地睿海开放仪式暨西影集团传媒文化创新基地授牌仪式在绿地睿海营销中心举行。绿地集团西北事业部西安公司副总经理颜凡、商管部副总监由松浩、营销区域总监张琪,西部电影集团有...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在新闻写作道路上固执走到“黑”的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