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由71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传承人马友仙领衔并教授、小梅花秦腔团演出的大型秦腔改编戏《谢瑶环》在西安震撼上演。
据悉,该剧录像已经制作完成,将报送文化部,收入中国戏曲资料典藏。这是继由国家级非遗秦腔项目传承人康少易主演、马友仙助演、卫赞成加盟的大型神话武戏《白猿救母》成功亮相后,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排演的又一部秦腔非遗传承剧目。
1960年,我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著名戏剧家、剧作家田汉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写了秦腔《谢瑶环》,由省戏曲研究院二团排演,李文宇、李继祖执导,当时年仅17岁的马友仙担任主演并一举成名,她因此戏征服了广大戏迷,成为最受大西北老百姓欢迎的明星,《谢瑶环》更是久演不衰,广受欢迎,成为院里的保留剧目。
秦腔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保护和传承秦腔艺术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秦腔表演的唱、念、做、打等技艺技巧,手、眼、身、法、步等程式动作,都依赖于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递,因此,以演出的形式对秦腔进行活态传承就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更好地传承秦腔艺术精粹,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特地安排在小梅花秦腔团复排了《谢瑶环》。在几个月的排练中,71岁的老艺术家马友仙宝刀不老,年轻演员们刻苦认真,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传承和演出、录像任务。此次公演,剧中主人公谢瑶环一角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由马友仙演出全剧中的一折重头戏“公堂”,小梅花秦腔团青年演员魏艳妮演出其余场次,名家风范,新秀光彩,精妙绝伦,熠熠生辉。
演出将持续至7月21日。 (杨小玲 张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艳实习生乔洁)7月20日,西安市发布“六部门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从7月15日起,凡在西安市辖区内承建建设项目的所有建筑施工企业(含省外在市内承建建设项目的...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