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科研惠民,让高端医疗资源接地气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7-17 21:5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龙飞 车喜韵

   一本《张家庄的故事》,讲述了六十多岁的张老汉因大骨节病愁眉不展、而后经过治疗逐渐恢复健康的过程,并图文并茂地普及了大骨节病的防治办法。

这样的小册子还有许多:分别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出生缺陷等内容。都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科学研究成果与慢性病防治结合起来。

从2013年起,西安交大一附院马爱群教授团队申请的科技部惠民计划“咸阳市地方病、出生缺陷等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编号2012GS610101),和咸阳市和旬邑县科技部门紧密合作,围绕基层和群众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并逐步提升了基层医疗水平。

 基层需求,科研成果不再束之高阁

6月26日,在前往旬邑的客车上,交大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卢群助理研究员正在仔细地准备项目中期进展报告。“现在条件好多了,咸旬高速彻底通车,前两年来一次旬邑,就要四五个小时。多少次,我们都在这客车上沉沉睡过去,到了目的地就精神抖擞地服务群众。”

以前,医学部和附属医院的许多科研成果、专利和文章,因为不能应用于实践而束之高阁。西安交大地方病研究所所长王治伦感受尤其明显:“1996年,我研究的硒、粮食霉变和大骨节病的关系就曾经获得格劳斯施瓦茨奖。但长期以来,却没有大规模地进行推广、义诊、手术治疗大骨节病的机会。”

如今,有了这个科技部惠民项目,共有5个子课题组——慢病管理网络平台建设组、高血压组、心力衰竭组、出生缺陷组以及大骨节病组。在该惠民项目实施过程中,省科技厅、省卫计委给予了大力支持。项目五个子课题组在组长马爱群、颜虹、田红燕、白玲、王治伦指导下,进行了详细的科学论证和安排。

王治伦所领导的大骨节病组,所秉承的口号便是:“治好一条腿,解放一个人,救了一家命。”他们为旬邑县排下乡胡洛村的张双平、张双印二兄弟治好了重度大骨节病后,二人专门为研究组送来锦旗,表示谢意。

王治伦从事地方病防治工作已经有30多年,这么多年来,像这样能大规模地进行数据调查、将先进的治疗技术和知识直接服务于普通群众的机会,也不多见。仅在2014年,项目组就对14个乡镇的2000多名患者进行了基线调查,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进行动态监测。

记者在旬邑县拿到了一张“喜讯”宣传单,上面清楚写着:“本项目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免费手术治疗,治疗费用由国家科技惠民项目和农村合作医疗负担。”7月2日,第一例成人大骨节病的手术治疗已经在交大专家的指导下,在旬邑县人民医院进行。

网络跟进,农民享受个体化诊疗

熟悉医学的人都知道,慢性病、地方病的诊治重在随访和持续跟进。然而在咸阳的一些县区,交通仍有些闭塞,群众知识水平不高。要让患者收集病历、进行病史集结,完全没有可能。而单个病例或单次就诊,接诊医生完全不了解患者的病史,诊疗起来十分困难。所以项目总负责马爱群教授自2009年开始关注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前后设计并研发了专家诊断系统、慢性病网络规范化管理系统。

而在交大一附院的科技惠民项目落实、诊治中,医疗工作者凭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慢性病网络规范化管理系统软件,先后建立了心血管疾病、大骨节病和出生缺陷网络数字化随访管理系统平台,并在此平台基础上,建立县、乡、村三级慢性疾病综合防治体系,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治疗、监控、预防、健康指导。

这个系统,形成了规范化的慢性病、地方病管理方案,对每一个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合理治疗方案、定期随访,评估相关治疗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治疗方案进行修订,让每个患者都获得最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该项目组在陕西省科技厅、省卫计委、咸阳市科技局、旬邑县卫计委、妇幼保健院等的协助下,逐步完成了各子课题的患者筛查、入组、检查、发药、随访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使示范区的患者纳入到项目组的管理中,截至目前,项目组完成高血压患者入组并建档4000例,接受随访及药物治疗1000余例;慢性心力衰竭筛查400余例,入组180例,随访并发药近700人次;大骨节病筛查并拍片2000余例;育龄妇女摸底调查1000余例,项目组共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近4000册,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会40余次,惠及群众高达10余万人。患者在接受了规范有效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同时,了解了更多的健康教育知识,改善了生活质量,减轻了医疗负担。

直面贫困,提升基层医务水平

记者采访过两次研究团队的成员,深感其成员的朝气和合作水平。这个项目的研究团队共有100多人,共有17位教授及主任医师,20位副高,研究生有50多人。这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团队,在早期入户调查、进行基础数据统计方面,不遗余力。

2013年,宋冰雪和她的同学们,长途跋涉到旬邑县,然后在旬邑县城租房。冬天冒着严寒、夏天忍着酷暑,早上常6点出发,怀揣两个鸡蛋,便要工作一天,没有时间吃饭,只能在农户家吃个辣子夹馍将就。到了村子拿着喊话器请村民们出来检查,村民还误以为是骗子。由于村里的文盲率高,他们甚至要将医疗卫生知识刻成音频光盘,反复播放,知识才能勉强进入群众的耳朵。

“虽然辛苦,但是我们的临床操作能力,医患沟通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农村人大都比较淳朴,了解我们的事情后,对医生、学生也很信任,当看着艰苦地区的患者得到了我们的诊疗或者知识后欢天喜地的样子,就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宋冰雪说。

在调查中,在填写年收入一项时,甚至有农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些地区的农民生活很贫苦,无钱看病,将项目组的医生和学生视为救星,用手推车将年迈的母亲推来就诊。在出生缺陷组对全县3000个孩子的孕期服务、接种、喂养状况的统计中,甚至发现过这样啼笑皆非的情况:一个年轻妈妈把家里的鸡蛋换成方便面,就是认为方便面比鸡蛋更有营养。

“基层的群众太苦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治疗和诊断。”出生缺陷组负责人申远副教授这样说。

另外,项目组还多次对基层医生开展专业知识及网络平台应用的培训工作,多次采用大会、讲座以及“面对面”教学等多种形式,向基层医生讲解高血压、心力衰竭、出生缺陷和大骨节病的相关知识和规范化治疗以及其治疗进展,使参与项目的基层医务人员能够充分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规范的诊疗技能,并向基层医生充分讲解网络管理系统平台的使用,为项目的有序进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保障。

该科技惠民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基层有了一批大专家、大学生来为普通群众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普遍义诊,而且让医学院校的学生有了在最基层、最偏远地区进行医疗服务的经历,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同情心和责任感。同时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和实践形式,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这种让三甲医院和医学院校的最优医疗资源“沉下去”的举动,也探索出了医学科研、惠及民众、提升基层三者结合的新模式。

新闻推荐

王莉霞走访慰问穆斯林群众

本报讯(记者赵波)7月17日,在穆斯林群众传统节日开斋节来临之际,副省长王莉霞先后来到西安市新城区永兴路社区和北关清真寺,走访慰问穆斯林群众并赠送慰问金。走访期间,王莉霞与穆斯林群众代表和驻寺阿...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科研惠民,让高端医疗资源接地气)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