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点石成金花谷成景 ——凤县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纪实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7-15 22: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韩秀峰 武丹 通讯员 刘涛 田俊雅

对许多人来说,秦岭深处的凤县是神秘的,也是令人神往的。这神往,不仅来自她打造的月光城,挖掘铸造的羌族文化,还在于她与生俱来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自然,在于风景万变中那份生活的恬静与曼妙。

然而,占据着3100多平方公里国土的十万凤县儿女并没有在如画的风景中懈怠,他们在领路人的率领下,在呵护家园中寻求发展,转型发展,收到的效果令人欢心。

点石成金 满山顽石变宝石

凤县建于秦,古称“凤州”,因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素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几年前,凤县人无意中挖掘到一份天赐“宝藏”—储量达2800多万立方米的大理石和花岗岩石材。

然而,当矿石加工业蜂拥而起,大批印着“凤县制造”的粗制滥造的花岗岩和大理石疯狂地涌向市场时,却没有了市场,这份从天而降的“宝藏”一开始就变得逊色廉价和毫无特质,巨大的浪费令全县心痛。

痛过之后的凤县人终于认识到,“金石再好,寻常铁匠只能打出镰刀锤子,只有找到欧冶子,稀世名剑才有可能铸造!”经过几年的苦苦寻觅,在“中国石雕之都”闽南地区的惠安县,一位从普通石匠成长为“石业大亨”,排名全国前十的重量级人物——福建内外矿业公司董事长王荣平进入了他们的视线,他,会成为凤县的“点金人”么?

也许是秦岭的巍峨和秀美,也许是凤县人的热情和质朴,一踏入凤县的王荣平就被深深地吸引着。“这么好的石材,如果不懂得锻造,实在是太可惜了!”在唐藏和黄牛铺镇,王荣平抚摸着这稀有的矿石激动不已,这份激动一下子点燃了凤县人积聚已久的热情和力量。2014年,福建内外矿业公司终于和凤县签约。

内外矿业公司走进了凤县,计划投资10亿元,采用最先进的“洞采”方式,开启这项对山体和植被损伤近乎为零的环保工程。在唐藏镇曹家庄和黄牛铺镇三岔河,两大矿山开采区和两大加工区基本建成,生产车间达6万平方米,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20亿,实现利税3.2亿,创造就业岗位1000个。据悉,目前已完成投资4.22亿,生产加工设备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借风引凤 山顶架起大风车

“大风也能刮来钱”,这话在凤县可不是吹牛。在大多数人对于新能源还很陌生的时候,凤县就实现了风力发电,让大风在秦岭之巅刮来能源,刮来环保,刮来金钱,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统统打造成了生钱的风、富民的风。

过去的凤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着“森林大县”、“矿业大县”、“全国黄金吨金县”等桂冠。然而,后两顶帽子因环境污染而变得愈加沉重起来。

要延续青山绿水,要保障人民健康,就必须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2011年,国家开始对风电企业进行补贴,凤县人敏锐地看到了这个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在凤县被确定为“秦巴山区试验风场”后,县委、县政府组织专家深入黄牛铺、红花铺、唐藏镇等地势较高的山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实地考察与测试,结果令人喜出望外:“全县年有效风力时间达2019个小时,风向稳定,风压适中,具有较高的风资源开发价值”。

这一喜人的结论被迅速传到全国能源领域,没想到,国际一流新能源发电产业集团—龙源陕西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第一时间派员进山考察,当即签订开发协议,投资10亿元开发风电。项目一期投产运行后,再次追加投资5亿元,实施风电建设项目。

一花引来百花开,随着龙源风电这只“金凤凰”的入驻,一时间,凤县成了风电开发的香饽饽。南京高传、秦岭风电等风电开发纷纷与凤县签订了开发风电的协议,填补了陕西省关中和陕南风电开发的空白,为以后的风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今天的凤县,风电开发项目累计投资总额已达85亿,全部建成后总装机量达8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5亿度,实现利税3.7亿。据河口镇副镇长冷阿海介绍,三期风电流动建成后,年上网电量高达3亿度,与同等规格的燃料发电相比,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10.41万吨,节约水资源57.37万吨,既很好地保护了环境,又减少了大气污染,一个西北地区新的清洁能源基地在凤县就此诞生。

站在秦岭之巅,记者放眼望去,72座高高的白色风电发电机,高高矗立在巍巍秦岭的山梁之间,40米长的银白色叶片日夜不歇,在呼啸的风声中滚滚转动,巍巍秦岭有了新业态,成了风水宝地。“坐吃山风”,这几千年来人们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成为了现实。

花谷成景 一条致富黄金带

如果俯瞰凤县,只见莽苍苍的大秦岭一山高过一山,清凌凌的嘉陵江一湾秀于一湾,大自然为凤县留下了青山绿水,留下了水韵江南。凤县的每一任执政者都在思考着几乎同样的问题,如何雕琢这天赐的好山好水?如何让凤县经济在升级版的灵山秀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把全县当做旅游景区来建设,把县城当做星级酒店来管理”一直是凤县人近年来践行的奋斗目标,在经济转型中他们将旅游作为重要产业,向着“西部休闲之都”,打造凤县旅游的王牌产品。

近年来,凤县以政府引导性投入撬动社会资本,累计投入1.4亿元建造“秦岭花谷”。境内宝成铁路沿线坡面全面绿化,贯通嘉陵江水系护岸林,对沿线4镇17村的道路林带、铁路坡面、农田水系、村庄社区和6个千亩农业产业园进行了绿化美化,使“森林围镇”的景观更加迷人。

在长达一公里的月季长廊,凤县林业局副局长毛忠生告诉记者,这片地以前是宝成铁路护坡,改造之前垃圾、碎石随处可见,凌乱不堪,为了栽种大面积月季观赏带,他们克服土层薄、砂石多等困难,精心管护大半年,终于让这条“垃圾坡”变成“生态坡”。

如今的秦岭花谷已形成了“春赏绿、夏看花、秋品果、冬赏雪”的全季节景观长廊。炎炎夏季,登上秦岭山梁,沿212省道与花谷为伴一路南行,横穿黄牛铺、红花铺、凤州等镇直达凤县县城,大片大片的月季竞相绽放,一路花海美了眼球,沁了心脾。国道两旁绿树成荫,山头溪水流淌,山村小型公园接连入目,荷塘月色的睡莲娇嫩欲滴,小桥流水旁的翠竹光影斑驳,曲径通幽,野趣妙生。岭南公园、波尔多庄园、荷塘月色、桃花岛、芳菲苑、红梅园,12个各具特色、浑然天成的“花海”如同珍珠般让人流连难返。

在政府主导和推动下,凤县国道两侧建成了数十公里长的江南民居景观,使“水韵江南”的感觉扑面而来;实施山体、街道和“一江两岸”亮化工程,打造出了一座“月光之城”。夜晚来临的县城,“月亮”都会挂在山巅,2700多颗人造星星眨巴眨巴地连成一片,星光闪烁,婀娜多姿,城中河波光粼粼,音乐喷泉此起彼伏,亚洲第一喷泉将秦岭与嘉陵江完美契合,巍峨与柔美尽现光辉,这风姿万变的美景使游客赏心悦目,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在羌族文化区,“羊角”图腾被“星光”点缀,原生态的羌族舞蹈在灯光摇曳中闪烁,陕西首部情景音画《凤飞羌舞》带给你最古老的历史气息。

县旅游局的同志介绍,76公里的秦岭花谷实现了特色景区、景点和农业生态园、采摘园的有机串联,形成了一种集群的优势,打造出了最好的生态、最优的环境,已经成为周边西安、宝鸡、天水、广元等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新选择,带动了县域经济特别是生态旅游和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群众来说是生态景观长廊,对游客来讲是旅游休闲通道,对农民来讲是产业致富黄金带。”县长张帆这样描述秦岭花谷。

黄牛铺镇东河桥村村民邓永明告诉记者,自秦岭花谷建起来后,自己在宅院里建起农家乐搞豆腐宴,每年赚几万块不成问题。“不仅是旅游火了,连农产品也好卖了,田野里摘的山野菜、地里自产的果子,我们现在只需在路边支个板凳摆着,就被过往的游客买光了!”

记者了解到,2007年以前,凤县基本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旅游,一年的游客都不足万人。到了2014年,年接待游客达到30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4亿,景区收入1200万,还荣获了“影响中国文化旅游名县”称号。今年截至6月底,全县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已达14.2亿。

凤县县委书记郑维国告诉记者,加快转型发展是凤县唯一的选择,谋好科学发展之局,方能走好加快发展之棋。凤县按照无中生有促转型、有中生新抓升级的思路,让花谷成景夯实富民之基,借风引凤引领发展之先,点石成金奠定转型之基,推进凤县经济的特色发展、绿色发展。

新闻推荐

西安8个停车收费点规范服务获表彰

本报讯(记者秦骥)7月15日,西安市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为今年第二批被命名的“为民服务先锋岗(规范化站点)”的八个停车收费站点在举行了授牌仪式。对于各停车收费站点,车主还可拨打029-86119888表扬或...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点石成金花谷成景 ——凤县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纪实)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