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新智
五六月份,正是陕西时令水果销售旺季。然而,今年销售如同阵阵阴雨一般,让人不寒而栗。先是质量不错的西瓜卖不上价,刚上市每公斤零售不到3元,后来一路下跌到1.2至1.6元,价格拦腰被斩。接着,草莓、蓝莓、樱桃、杏子、香瓜等时令水果,零售价同比均下跌一到两成,尤其是油桃,更是下降三分之一左右。
不光本土时令水果量价齐跌,就连南方的荔枝等时令水果也价格“跳水”。“按理说,水果价格便宜了,应该卖得快才对,可今年卖得并不好。”日前,西安朱雀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运营副总监王丁对记者说:“今年水果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下跌,总的估算大概下跌25%到30%,销售额也同比减少30%以上。”
一问水果滞销原因何在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今年水果滞销有多种复杂原因。
一是浅表层原因:近期雨水偏多,上市期推迟,与外地水果上市叠加;阴雨天气,致采摘和运输不便;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致供大于求。二是深层次原因:经济新常态的影响。这也是导致水果滞销的根本所在。
去年陕西苹果收购价和零售价,均超过生猪的出栏价和零售价。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结果去年的苹果库存至今依然很高,陕西个别地方苹果库存率达60%。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统计,山东等地的苹果库存率更是高达80%。价格过高也导致出口受阻,出口量大幅下滑。据业内人士预测分析,今年苹果和梨的价格,下跌有可能达三成到四成。
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则是,因为水果价格“跳水”,致使运输成本增高,影响了客商的积极性;加之水果采摘、装箱等劳务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水果流通不畅,致使水果滞销“雪上加霜”。
二问找市长还是找市场
陕西在全国第一个设立省级果业管理局,第一个颁布省级果业管理条例。纵观全国,几乎没有一个省份能像陕西这样高度重视苹果。作为全国水果第一大省,陕西果业面积和产量实现“14连增”,苹果誉满全球,猕猴桃、樱桃、葡萄、梨、红枣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陕西水果行销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陕西果业一直是大农业中效益最好、竞争力最强的产业。平心而论,陕西的果农是很幸福的。
但事物总有双面性。长期以来,有些果农对政府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不思进取,不闯市场,一有诸如滞销等问题就找政府,政府仿佛成了“救火队”。当然,找政府不是不对,但政府不能包打天下,政府职责更多的是宏观层面的指导和调控。制定政策,宏观引导,培育体系,提供信息,架设桥梁等等,这些宏观行为,远比一事一例的帮扶更显价值。
找市县长,不如找市场,早已成为业界共识。市县长帮农民卖水果,心系百姓,这样的新闻看着很温暖,但遗憾的是只能救急,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滞销。因此,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才是根本,这也是政府的职能所在。
三问能否为农民敞开城门
西瓜、油桃等时令水果,储存周期短,从产地到终端市场的关口总是难以打通。一般果农零星种植的时令水果,如果能顺利进入城市,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允许在大街小巷设立临时摊点销售,将会极大地缓解果农的卖难问题。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果农拉着水果进城售卖,交警会阻拦,城管会罚款,街办会取缔。
省社科院研究员吴钢表示,相关部门若能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在做好疏导交通、不碍市容的前提下,搭建一些临时销售摊点,允许果农进城直销时令水果,既能缓解果农的燃眉之急,又能让市民购买到新鲜便宜的时令水果,岂不两全其美!
其实,以前陕西省不少地方也这样做过,并被证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应急办法。目前,时令水果销售遇冷,农民心急火燎,一些大中城市不妨打开城门,让农民有序进城直销,拉农民兄弟一把。政府和相关部门用变通的手段解决民生问题,功德无量!另外,有爱心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和社会团体,如能在“八项规定”允许的前提下,团购一些果农的滞销水果,也不失为一种善举。
四问政府果企能否施援手
骨干果企,是对接市场的主力军。陕西果业多年来探索出的“公司+基地+会员果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等模式,实现了企业管两头、农民管中间,既能有效规避风险,又能有力对接市场,从而实现果业稳步良性持续发展。
但是,当前仍有大量散户未加入到上述模式。骨干企业当然要赚钱,但总比农民承接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强很多。一些有责任感和道德良知的企业家,有义务多担当一些,不能因为微利或无利可图,就拒绝收购果农的水果。陕西只有骨干企业,才拥有可供储存的冷库链。
针对滞销的水果,骨干企业若能及时伸出援手,也能化解矛盾。企业如无法自身消化,还可腾出冷库,代为果农储存。退一步讲,即使骨干企业赔本收购,政府也可以考虑适当补贴。面对水果大量滞销,政府和企业都不应袖手旁观。因为,政府适当补贴,由企业出面收购,总比果子烂掉倒掉强!虽说是权宜之计,但也能救急果农。
五问果农能否转变观念
水果产量有“大小年”之分。盲目跟风,不懂科学,不讲规范,不接市场,是不少散户果农的致命弱点。
要想走出“多了多了,少了少了”和“丰产不丰收,丰收不增收”的“怪圈”,散户果农则必须转变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首先,要积极融入市场流通体系,不再搞“千军万马闯市场、挤独木桥”。通过加入“公司+基地+会员果农”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的运营模式,实现企业管两头、果农只管中间,既能有效规避风险,又能对接市场。
其次,散户果农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不能一味企图水果的高利润、高回报。过去10多年水果价格螺旋式上升,如今全球化市场让水果进入到微利时代。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统计,由于国内水果价高导致今年一季度出口同比下降41%,同时由于国外水果便宜一季度进口同比上涨319%。形势逼人,适者生存。
再次,果农要多关注农业政策和市场信息,减少生产盲目性。同时在提高水果品质上下功夫,力争走高端路线。目前,水果并非产能过剩,而是高品质太少。目前来看,不讲质量和品质的水果生产,压根没有出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秦骥)7月8日,中西部大宗商品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筹)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举行。中西部大宗商品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筹)是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和陕西东岭集团共同发...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