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省政府办公厅了解到,为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面貌,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持续深入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城乡环境卫生条件明显改善,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等公共卫生问题防控干预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有效治理“脏、乱、差”;由环境保护部门牵头,继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科学编制农业产业建设规划,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规范农药包装物、农膜等面源污染处置;加强公路沿线、河流两岸、城镇周围、村庄周围、新建社区周围“两线三点”造林绿化,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到2017年,完成全省所有村庄规划编制。到2020年,城乡水、电、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普遍建成,卫生保洁机制全面建立;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提高到50%以上;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左右;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达到20%以上;农村主干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饮用水安全保障行动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优先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或建设跨村、跨乡镇集中连片供水工程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加强农村特别是地方病病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供水检测监测制度,加强饮用水水质检测监测能力建设,到2017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到2020年,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5%。
“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
大力开展燃煤企业、燃煤锅炉、机动车、道路及建筑施工等大气污染源整治,加快“气化陕西”步伐,大力实施“煤改气”工程,严格实施大气排污总量控制,控制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推进餐饮油烟污染治理。以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基数,到2017年,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优良天数逐年提高;关中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下降15%以上,西安市细颗粒物浓度下降10%以上,其余设区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下降10%以上。
食品安全保障行动
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的突破口,通过引导农民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减少农药化肥施用;围绕影响食品安全的重点领域和环节,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对大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和餐饮企业的监督检查,规范对小作坊、摊贩、网络销售等的管理;严格活禽市场准入,监督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逐步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继续打击无证无照、销售和使用无合法来源食品和原料、侵权仿冒等违法违规行为。
卫生厕所普及行动
把农村改厕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等项目结合起来统筹实施;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以建设双瓮式、三格化粪池式、水冲式、沼气式农村卫生厕所为主要形式,加强对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在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贸市场、乡镇政府机关等公共场所以及旅游景点、铁路公路沿线、农村新建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到2020年,基本消除旱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行动
实行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单位责任制;组织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策略,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预防控制药物、器械技术研究和管理,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建立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监测调查,加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机构技术指导。
开展重点疾病防控活动
全面落实艾滋病、结核病、出血热、乙肝、狂犬病、手足口病专病专策精细化防控策略;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巩固和提高疫苗接种率,夯实免疫屏障,到2020年,重点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进一步创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发挥协会、学会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优势,开展健康知识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医院、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到2020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6%以上,学校健康教育开展率达100%。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广场等场地设施,推动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鼓励日常健身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应实行工间健身制度,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三是由教育部门负责,保障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推进禁烟控烟活动
加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宣传和执法力度,显著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识水平,切实减少二手烟危害;开展无烟卫生计生机构、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单位创建活动;严格影视作品中吸烟镜头审查工作,定期播放和刊出烟草控制公益广告及相关知识;,倡导在创作作品时突出控烟主题,警示烟草危害,引导公众转变吸烟习俗。
到2020年,全省成人吸烟率下降到20%以下,青少年吸烟率下降到5%以下,公众对吸烟和吸二手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
开展慢性病控制活动
继续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活动,坚持以儿童、老年人、高危人群和患者为重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和措施,营造慢性病防控社会支持性环境,提升居民健康技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控制和有效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到2020年,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覆盖全省50%以上的县区,慢性病快速上升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深化卫生城镇建设
加强卫生城镇内涵建设,将“六项行动”和“六项活动”作为重点列入创建考核内容;实施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对已经获得命名的卫生城镇每3年复审1次,对复审不达标的城镇给予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按程序撤销其荣誉称号。
到2020年,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全覆盖,80%以上县城建成国家卫生县城;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至少建成2个国家卫生镇;30万人口以下的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国家卫生镇。
启动健康城市建设。2015年,在宝鸡市、安康市率先启动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016年,每个设区市选择1个已建成的国家卫生县城开展健康县城建设。2018年前,已建成的国家卫生城市全部启动健康城市建设工作。
另外,政府还将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工作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政府或爱卫会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年终综合目标考核不达标的,及时督促整改;问题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记者高宇实习生苗银田佳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铭实习生韩琪田佳欣徐龙超)在市委、市政府和地铁建设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市地铁办始终坚持把加快地铁建设作为全市保经济、稳增长的重点项目和关键措施,积极稳步推进地铁建设,切实保障地...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