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云集生态园
本报记者 耿翔 张权伟 实习生 张涵宇
七月的关中大地,骄阳似火。被高温折磨着的古城居民纷纷开始“逃逸”,或南行、或西行,试图找寻最佳的避暑圣地。出了西安城,沿着福银高速一路向西北开去,大概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只见远处梁梁峁峁,起伏跌宕;沟沟壑壑,纵横交错。极目远眺,山前山后,坡上坡下,全是密密匝匝、挨挨挤挤的槐树,形成了波谷浪峰、起起伏伏的林海。这里便是素有“陕甘通衢”、“秦陇咽喉、彬宁锁钥”的永寿。
然而,在绝妙的美景下,我们换一个角度看,沟壑梁峁起伏纵横的地理环境又决定了这里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如此深藏于渭北的山区小城,下无可富甲一方的矿产资源,上有环境保护之掣肘,中又有发展民生的重担在身,该如何确定自己的未来之路,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资本”一:四十万亩槐林,覆盖广袤塬面
槐树是永寿最大的象征。沿着312国道向北走,你会看见一条长长的巨蟒似的土梁,曲曲折折,蜿蜒而去。这就是方圆十里八乡非常有名的永寿梁,永寿人称它为页(xue)梁。陕西有千里秦岭,分中国为南北;永寿有百里页梁,又分关中为南北。独特的地形结构和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一块槐树林。在永寿8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891条支毛沟里,房前屋后,山岭土丘,沟渠河畔,处处都能看到槐树的身影。
这么一大片槐树林,是怎样来的呢?
据永寿县志记载,从明朝中叶开始,这一带就开始有刺槐生长了。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县人民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八十年代,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全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秀美山川。就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成就了莽莽苍苍40万亩槐林,才使永寿县有了“中国第一槐乡”的美誉。
炎炎夏日,绵延百里的槐树林成为天然的氧吧和避暑圣地,行走在其间,永远是凉风习习。这里,四季的景色各有不同。暮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槐花开”;梁梁峁峁,沟沟岔岔,“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似曾相识的放蜂人络绎不绝,一个个蜂箱被摆在了林间空地上。盛夏,波谷浪峰里,佳木葱茏;层峦叠嶂间,簇簇锦绣;“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日中不用摇纳扇”,实在是天然大氧吧和自然空调区。金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野菊花黄,红玛瑙红。山肴野果,信手可采。隆冬,玉树琼花,银装素裹;鹰击长空,兔子疾走。好一派北国风光。
难怪当地人告诉我们,槐树是永寿的幸福树,槐花是永寿的美名片。
正是以这40万亩无尽的槐林为依托,永寿县先后打出“中国槐乡”生态品牌、“隋唐夏宫福安永寿”的文化品牌,在312国道两边建起大型槐花灯柱,在县城中心广场建起系列“寿”文化景观。除此之外,永寿还连续举办了十二届中国·永寿槐花节,做起绿色生态文章。引进山东健康蜂业,推出槐花蜜系列产品。举办“生态醉美永寿”摄影大赛、翠屏山景区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等低碳徒步行活动。
“资本”二:央企国企民企,奔着绿色而来
有许多初次进永寿的客人都说,“永寿”这两个字很值钱,不但听起来是那么吉祥悦耳,而且仔细琢磨,也意味深长。
原因是“永寿”本身就是一张绝好的名片,只要在这上面做文章,完全可以形成呱呱叫、响当当的品牌。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永寿最好的天然名片,以40万亩槐林为代表的绿色、原生态是永寿最好的金字招牌。
但是,如此丰富的“绿色资源”,怎样才能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提高永寿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新一轮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中,永寿县做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了把永寿建设成“大西安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地、生态休闲度假养生后花园”的战略目标,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三产”的龙头产业来培育,摆在了全县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目前,全县已建成“两园、一农庄、一古镇”的特色旅游景点,并先后培育引进陕西黄土地实业有限公司、广州颐和集团、东仪集团、云集集团、咸阳古建集团、和谐集团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这些赫赫有名的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来这里的最大动力,便是因为这里的“绿色”。
以云集生态园为例,它是由陕西百强企业蓝溪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3.6亿元,占地13000亩。三面临沟一面环山,地形多样,林草丰茂,环境清幽,风光旖旎。景区以“人文甘棠、生态云集”为主题,突出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娱乐,开发建设了纯净水厂、观景塔、游客服务中心、蓝溪书院、骑马场、跨沟铁索桥、山地自行车赛道、CS真人秀基地、“乐游”公社基地、休闲垂钓区、果蔬采摘区、大棚蔬菜区、林下养殖区等众多景点,融休闲旅游、餐饮住宿及农业科技示范为一体,成为综合型的生态体验游观光园。游客来到这里,如同进了世外桃源,进了天然大氧吧,观蓝天白云,听鸟语惊心,闻花香袭人,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有氧运动,体验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谐相处。据云集生态园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开园当日,西安咸阳城际游客络绎不绝,达到万人。平时到了周末,客房的入住率达到了70%以上。
在一份名为《永寿县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永寿的决策者们在筹划永寿的未来发展时,无不将自身独有“绿色资源”作为重要前提。他们对永寿的定位是大西安都市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地,围绕“生态永寿”、“美丽永寿”品牌,突出“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养生”、“康体”内涵,着力打造永寿“寿”文化产业大格局。
绿色,为永寿经济民生的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本”三:转个身往北走,在绿链中避暑
今年夏天的热,想必身在西安的人都有体会。
酷暑难耐下,市民纷纷四散开去,找寻城外可以避暑纳凉之地。这之中,一位名为“大耳将军”的网友在永寿的“旅游晒”,引发了许多网友艳羡。他将自己在“西北最美院子——东仪永寿农庄”的几天避暑见闻、感受以图文形式发到了网上,称赞这里确实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住在没有空调的窑洞宾馆,晚上盖着被子睡觉真香,早上公鸡打鸣我们起床,周围转转看看,呼吸新鲜空气,核桃园里有散养土鸡,无公害菜园有各种蔬菜,白色黄瓜让我尝到70年代儿时的味道。”一言既出,立刻引起不少网友点赞,纷纷跟帖表示想跟随而来的愿望。
其实,网友们所艳羡的东仪永寿农庄位于永寿县马坊镇林场,是中船重工西安东仪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的一家集绿色生态、旅游观光、养生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品牌农庄。在绿郁葱葱的大山环抱中,游客居住于此丝毫不会受到山外暑气的侵袭,完全可以放松身心,在绿荫陪衬下舒舒服服地休闲娱乐。山庄外边,一条名为永常的公路将其与县城和高速路入口连接起来。这条路全长32公里,被誉为“陕西最美乡村公路”,两旁载满槐林,随四季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色彩和姿态。道路沿途沟壑此起彼伏,阡陌交错,开阔的视野和莽莽山林令人心旷神怡。夏季行走于其间,仿佛行走在一条绿链当中。
绿色的投资来了,绿色的收入也就伴随而至了。
这些龙头企业将种植、养殖、采摘、手工艺品生产等元素引入日常经营活动,在壮大自己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形成了永寿的“大生态旅游”格局。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全县农家乐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档到高档,迅速发展起来,兴旺起来。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让永寿的乡村生态旅游在最近两三年开始走火。据介绍,永寿县内目前已经形成东、中、西等三条自驾游线路。周末和节假日,一批又一批西安、咸阳的游客来到这里,呼吸清新的空气,尽情地领略自然生态魅力。
曾几何时,人们向往低碳出行,渴望看到瓦蓝空透的天,喝上清澈见底的水,吃上绿色的有机食品;曾几何时,人们盯上绿色、生态……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中,许多大都市人和名牌企业因为永寿独有的“绿色资源”,瞄准了永寿,落户在永寿,萌芽,生根,开花,结果。就这样,适时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永寿,正悄然取代险情不断的秦岭,成为大西安的后花园。
新闻推荐
本报讯(霍俊莉)15日,在西安市长安区政府、常宁新区管委会支持下,由潏河湿地公园指挥办、绿地集团、《华商报》联手全国30多家媒体举办的“城市向南·绿地向上——潏河湿地公园规划说明会暨城市生态高...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