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月娟
洗车卡、美容卡、健身卡……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商家以免费体验或是打折优惠来吸引消费者办理预付卡的事,于是,各种五花八门的储值消费卡“钻”进了我们的钱包,从美容美发、休闲健身,到餐饮娱乐、汽车养护,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是,近年来由储值卡引发的消费纠纷却越来越多,稍有不慎,消费者就有可能掉进消费陷阱中,办理储值卡的费用也就打了水漂。
卡在手里 店家“蒸发”
“我在西安南郊一家美发店办理了储值卡,卡里还有300多元的余额,但是最近他们已经不开门了。”近日,家住西安南郊的市民张莹告诉记者,去年她家附近新开了一家美发店,当时搞活动办卡充500送300,里面就相当于有800元。“我看挺实惠的,就办了一张卡。”
今年年初,张莹回老家了一段时间,等回来再想去这家店做头发时却发现大门紧锁,已经不营业了。“我拨打了储值卡上的电话,可是已经提示欠费停机了。”
和张莹一样,市民赵女士也遇到过同样的事。“我有一次办了家发廊的卡,没过多久店就关门了,人也找不见,钱算是打了水漂。所以办卡还是要谨慎。”赵女士告诉记者,她以后再也不办这种储值卡了,没有安全感。
及时消费 以免过期
“花一千多块钱办的健身年卡才去了十几次,就过期了。”“游泳卡还剩下6次没去。”和办了卡店家“蒸发”不同,还有些消费者是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及时消费而造成了预付卡过期。
市民袁女士去年10月在一家健身中心花1500多元办了一张健身年卡,刚开始,她还常常去运动运动。之后因为工作忙、带孩子就再没去。“我都快把这事忘了,前段时间在家里翻出了年卡,才想起来,眼看就要过期了,最近得抓紧时间去几次。”
同样郁闷的还有小贺,去年他办了一张游泳卡,去消费了十几次之后,因为出差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很久没去消费,等最近再想去时却发现已经过期了。
网上有了转让卡现象
“本人因为要搬家,离这边太远,低价转让**储值卡。”在网上,这样的广告很多。大多是消费者因为搬家、换单位等等原因离办卡店家较远,不方便使用而转让。
周女士目前就在转让她的一张美容卡。周女士告诉记者,她逛街时看到一家美容院在搞优惠活动,就办了一张2000元的消费卡。因为距离家里太远,才去了两次就懒得再去了。“以后办卡真是要谨慎了。”
市民李先生原来住在文艺路附近,在距离不远的一家足浴店花2000元办了一张储值卡。后来搬家到了东郊,再去足浴店消费就很不方便。“我的卡办了有两三年了,我怕不能用了,还给他们打过电话,商家说可以继续使用。但是去一次太不方便了,就算了吧,不去了。”
谨慎办理 及时消费
那么如何来保障我们的消费安全呢?记者从西安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提前在卡里存钱后消费这种情况,属于预付费消费,出现消费纠纷,一定要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有关部门投诉反映,问题严重的应该向公安机关报案。
消费者协会人士说,办理预付卡时,不要因为商家的折扣、优惠而冲动地消费,尽量选择规模大、正规经营、讲信誉的商家办卡。办卡时,最好签订书面的合同协议,协议的内容包括服务内容、质量标准、期限或次数,以及费用、折扣等,保留相关票据,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外,办理预付卡时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谨慎办理,金额不要太大,及时消费。
新闻推荐
“我对法国与陕西未来的交流合作充满信心” ——专访法国驻华大使顾山
本报记者周明实习生陈卓珂9月9日至10日,法国驻华大使顾山率领由12家法国企业和法中工商会代表组成的代表团来陕考察访问,除了要出席陕西省—法国产业合作项目对接会之外,顾山还将在西安参观了解相关...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