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桥下经济”: 谁的地盘? 该谁作主?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9-08 18:41   https://www.yybnet.net/

辛家庙立交桥下的小商贩。本报记者刘强实习生柯希飞摄

本报记者 杨小妹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立交桥成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伴随而来的却是桥下空间混乱不堪,随意被私人占用的情况屡见不鲜。《西安市城市桥梁下空间管理办法》从8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办法》的制定和施行是为了解决长久以来西安市桥下空间被非法占用的问题。《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临时占用城市桥梁下空间,确需临时占用的,必须经市政工程设施管理部门批准。城市桥梁下空间已经规划部门规划用途的,应按照规划用途进行利用,未规划用途的,主要用于社会公益项目。

如今《办法》已经实施一个月了,具体的治理效果如何呢?记者近日走访了西安市西二环、南二环、南三环等几处立交桥,对真实情况进行了近距离的采访和调查。   

 车辆占道影响交通

位于大兴西路的方欣食品城是西安市规模较大的干鲜食品和副食品交易中心,坐落在大兴立交旁,周围还有几十家小型的食品商店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立交桥下的路边,每天都有几百辆大货车进出市场进货送货。8月25日上午十点,记者来到该区域,发现立交桥下停满了各种车辆,其中以大型的货车和面包车为主,还有一部分是私家车,占满了店铺门前的人行路,甚至有部分车辆停在了立交桥下的路旁,造成附近车辆行驶缓慢、交通拥堵不堪。

在询问了附近停车场管理员后得知,这些车辆几乎全部都是前来进货的,“早上的时候车更多,堵得很”,管理员说道。在被问道是否会影响附近车辆正常行驶时,有些面包车司机说道,“又没停到马路中间,怎么会影响交通,这边每天都是这样,都习惯了。”而附近的店家也表示,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记者随后又随机采访了一些路人,他们纷纷抱怨这条路车多人也多,附近居民刘大爷说:“尤其是那些拉货的车横冲直撞,过个马路也胆战心惊的。”也有些车主表示自己并不想随便停在路边,但是食品城附近车多停车位少,再加上自己为了图方便,停在路边也是无奈之举。

劳务聚集暗藏危险

随后记者又来到南二环太白立交北侧,这里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劳务市场,几十个务工人员聚集在一起等待招工,这些劳务人员三五一群正在聊天打牌打发时间,一有人靠近便一拥而上前来招揽生意。《办法》中第十条明确禁止在桥下空间进行劳务聚集等活动,而记者询问了几个劳务人员,是否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规定时,大家都表示不清楚,并且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在记者提出立交桥下车辆较多,人员聚集比较危险时,这些劳务人员表现出了并不在意的态度,认为这是小题大做,“这有啥嘛,车来了我还看不见么,咋会不安全!”

西安市市政设施管理局设施管理大队队长花峰表示:“桥梁下劳务聚集的界定条件不明确,不能因为几个人站在一起我们就去驱赶人家,这样不合适也不合理,但是在立交桥下劳务聚集的确有安全隐患,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摆摊乱停现象严重

和劳务聚集同样棘手的还有小商贩摆摊,这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人流量较大的立交桥下和人行天桥等地方。《办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在城市桥梁下空间从事商业、餐饮、娱乐、修车、洗车等各种商贸活动。据了解西安市目前还没有在桥下洗车的情况,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小寨、五道口等人流密集区的大型人行天桥下以及太白路丈八立交等个别路段有众多流动摊贩在摆摊进行手机贴膜、服装销售、小商品买卖等商业活动,对行人和来往车辆的通行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记者一路从南三环西侧到东侧,发现有些桥下的空间停满了大量车辆,有部分车辆为老旧车款且锈迹斑斑、满身灰尘,显然已经很久没人开过了。记者在询问了附近居民后得知,这些“僵尸车”多为报废车辆,长时间无人问津,车主在买了新车后旧车无处可去便直接扔在立交桥下。这些“僵尸车”由于长期无人认领,全都堆在桥下,造成大量桥下空间被占用。

  权属不清管理难度大

统计数据显示,到2014年底,西安市政桥梁总数291座,总面积119.8万平方米。目前,西安市城六区范围内桥下空前共有92处在使用,其中80%为公益性占用,主要包括公共停车场、公交车枢纽站、市政园林等。

私人占用桥下空间,给桥梁保养和维护带来了不便,影响交通的正常秩序,同时也隐藏着极大的公共安全隐患。花峰队长表示,市政相关部门已经在8月1日前完成了全部的调查工作,对西安市的桥下空间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近期也陆续组织相关的管理使用单位开会进行说明,针对不同情况下发通知提出整改方案,只有符合条件获得了许可手续的部门才可以对桥下空间进行使用。但同时他也坦言,这项工作是由市政设施、城管、交通等多个执法部门协同进行的,难免会造成权属不清的情况发生,也是《办法》执行的难点所在,要把西安市桥下空间彻底治理好,还需要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对自己管辖范围内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彻底治理。

 治理任重道远

市民小杨每天都要经过南二环开车上班,谈到桥下空间利用时,她说每次开车从立交桥下走的时候经常会担心撞到路边摆摊的摊贩,早晚高峰也有造成交通拥堵,她希望桥下多设立一些公共停车场,“现在路上这么多车,找停车位成了每天出门最头疼的事,如果能把桥下的空间充分利用,那么市民出行也就少了很多烦恼。”而不开车的小古却表示,虽然桥下空间被随意占用的确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但是这些摊贩都是常年聚集在这里,平时路过顺便买点东西还是挺方便的,“如果能够改成半开放式的,比如专门设置摊位,固定时间出来摆摊,城管集中管理,这样可能比全部清理一棒子打死更妥当。”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立是为了方便城市的正常运行,城市桥梁对于城市扩张中交通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是在治理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的范围广部门多,往往会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相关部门应该借鉴其他城市优秀的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相关管理条例的制定应该从市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以有利于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 

 好政策也要有温度

杨小妹

西安市出台《城市桥梁下空间管理办法》已一个月,这一个月来,成效尚无定论,争议却是不小。政府部门制定和出台一项规章制度,应经过严肃缜密的调研,广泛听取社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的求证和完善,才能让政策接地气、体现出本初的意愿。

客观地看来,《办法》实施一个月来成效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办法》里并没有严格具体规定哪个部门管理哪方面的内容,一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管理工作”,使得权属界定过于含糊,造成的结果就是“桥下经济”涉及监管部门众多,谁都可以管,谁也可以不管,最终直接影响到执法效果不明显,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应当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一面。在桥下摆摊的小商贩、聚集的务工人员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对桥下空间进行治理,政策的设计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执法也应当关注对这一群体的“出路”和安置,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市容市貌”,清理、驱赶、罚款、没收工具。以人为本的政策体现出的是温度,从而更便于得到社会的共识与共治。忽略了这一点,制度的执行就往往会显出尴尬。

新闻推荐

西安“老字号”餐饮怎么再现辉煌

“老字号”餐饮承载了许多西安市民的美好回忆。本报记者袁景智摄本报记者罗罡乔丹西安的老字号饭店品牌,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而如今,漫步西安东大街等繁华地段,却难觅这些西安老字号餐饮店的踪影,与...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桥下经济”: 谁的地盘? 该谁作主?)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