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枣红了,任双全喜不自胜
本报讯(记者张改玲马政通讯员张波)“今年春天虽然受了霜冻,枣成熟较晚,9月中旬才上市,但枣的口感和产量都非常好,不信你尝一个,可甜了!”枣农任双全满脸喜悦地递给记者一个大枣,转眼又钻进茂密的枣树林里,摘枣去了。
9月16日,记者来到甘泉县鲜食枣现代科技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这里的七月鲜早熟枣刚刚成熟上市,红彤彤的鲜枣,香脆甘甜、富含水分,吸引了大批来往游客前来购买、采摘。
基地在甘泉县道镇镇寺沟河村,紧邻210国道,是延安市扶贫协会的一个扶贫项目。基地从2004年开始种植鲜枣,目前栽植面积已有100亩,盛产七
月鲜早熟枣、早脆王、狗头枣、灵武长枣、鸡心蜜枣等多个鲜枣品种,是全市鲜食枣品种最多、管理水平较高的示范基地。
枣农任双全是寺沟河村的党支部书记,记者在他家枣园看到,枣树都被剪成了“开心型”,一行一行地有序散布,鲜枣结得非常繁盛,密密麻麻挂满枣树枝,枣树外围和上端的枣已经开始红了,色泽诱人。
听枣农介绍,今年枣比往年好。问及今年枣好的原因,任双全告诉记者:“我们村有20多户人种枣,种枣历史已有11年,因为枣树经常受春霜秋雨侵害,枣农收入一直不稳定(去年亩均卖6000元)。枣不是春季被霜冻了产量减少,就是在成熟的时候被秋雨淋了,出现
裂枣,卖不上价钱,枣农一直想改变这个现状。今年,在县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村里有几户枣农给枣树地引进了大弓棚技术,希望能防寒防雨。虽然投资较大,但效果很好,枣树的长势,枣的个头、产量都比往年好,估计今年一亩地能卖到8000多元。明年枣农们准备大面积上大弓棚,这里的枣一定会越来越好。”任双全的脸上,是止不住的喜悦和激动。
记者了解到,甘泉县鲜食枣现代科技示范基地目前成熟上市的七月枣,产量每亩3000斤左右,主要销往甘泉、延安、西安、甘肃、北京等地。除了批发、零售,枣园也对外开放,市民均可进园采摘鲜枣,享受别样的田园乐趣。
新闻推荐
本报杨凌电(赵春光郝敏)在举世瞩目的第十六届杨凌农高会期间,榆林市有两项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重要科技项目11月2日在杨凌获验收。由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副局长孙殿义,中科院兰州分院副院长、研究员...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