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她为百位老人披麻戴孝

来源:陕西农村报 2015-10-14 03: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王军锋通讯员史晓珊时鹏文/图

今年45岁的张兰巧是华县夕阳红敬老院的院长,曾经为100多位孤寡老人披麻戴孝养老送终,她被老人们誉为“党和政府给我们娶下的儿媳妇”。

为办敬老院差点离婚

张兰巧是渭南华县人,经销过建材,办过木器厂、幼儿园……有一天,她看见年迈的教师吴文娃用架子车拉着老伴从门前经过,那弯驼的背、吃力的身影让她想起了自己远在大荔90岁的奶奶,一股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她鼓足勇气向丈夫提出了不办幼儿园改办养老院的想法。

一开始,丈夫坚决不同意,“不同意就离婚!”张兰巧坚定地说。后来,她给丈夫谈了自己的想法,自己是奶奶带大的,对老人有特殊的感情,伺候老人有经验,办养老院更符合她的性格。

1999年农历九月九重阳节,一个注定让张兰巧刻骨铭心的日子:华县唯一的一所养老院——夕阳红敬老院正式挂牌成立了。

与开业时的红红火火景象相比,开业后的敬老院显得冷清,几个月过去了,敬老院里还是最初的4位老人。这4位老人每月不足千元的入托费,难以维持敬老院每月近三千元的开支。

没有面粉,张兰巧拉来乡下父母新打的粮食磨面吃;没有煤,她和丈夫拉着车子到地里拾玉米秆、树枝烧。张兰巧白天照顾老人,晚上和面炸麻花,第二天再拿到街上去卖……

“到了这里就是到了女儿家”

75岁的瘫痪老人杨玉梅入院前因长期卧病在床,屁股上生了个拳头大的烂疮,入院后张兰巧每天给老人擦洗身子,换洗尿布,清洁伤口,上药换药。

老人痊愈后要认兰巧做干女儿。后来,老人因年事过高病情加重,儿女们要把老人接回去,老人却执意不走,并说“死也要死在敬老院里”。张兰巧再三劝说并亲自送老人回家。半月后,杨玉梅去世之际迟迟咽不下最后一口气,儿女们赶紧接来张兰巧。老人紧紧地拉着张兰巧的手,笑了一下之后才安息。张兰巧像女儿一样披麻戴孝为老人送了葬,村里人都说老人临死了还认了一个孝顺女儿。

为了让敬老院的老人们吃好,张兰巧详细制订了每周膳食表,一日三餐,一周不吃重样饭。她还给个别老人或有病老人开小灶,自己一家人一起陪老人进餐。“我就是你们的女儿,你们到了这里就是到了女儿家。”张兰巧常常对老人这样说。

为100多位老人养老送终

华县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夕阳敬老院在华县及附近的县市已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院里的老人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82位。“15年间先后有2280位老人在这里居住生活,有180位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张兰巧亲自为100多位老人养老送终,这些老人有本县的,也有华阴、洛南、渭南、西安等附近县市的,还有来自北京、天津等叶落归根的老人。”该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10月12日,记者从当地民政部门获悉,张兰巧先后得到了陕西省十佳敬老楷模、全国敬老之星、渭南市军嫂创业标兵等诸多荣誉,她的夕阳红敬老院被评为陕西省十佳敬老院、全国爱心护理建设基地等。

新闻推荐

这娃,让人生气又心疼! 蒲城一岁半娃咬开瓶盖误服农药 重症监护室已10天

小冬旭正在接受治疗。想着一岁半的儿子10天前还活蹦乱跳,此刻却只能躺在重症监护室里,任师傅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10毫升农药娃喝了大半任师傅家住蒲城县,他和爱人都在家务农,2014年3月,唯一的儿子小...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植物检疫比技能2015-10-23 18:11
猜你喜欢:
评论:(她为百位老人披麻戴孝)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