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全国上下大力倡导供给侧改革的起步之年。针对医疗卫生系统,如何进行好供给侧改革,成为全系统如何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落子。从即日起,本报全媒体中心将开设“陕西名医院院长谈改革”专栏,让各医院的“当家人”来为我们讲述他们自己的供给侧结构调整。
院长简介
施秉银: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的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为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暨甲状腺专业学组副组长、陕西省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陕西省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内分泌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陕西省三五人才。在国内首次成功制备自身免疫性甲亢动物模型,报道了第一个甲状腺激素抵抗家系。先后获得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中国医师奖、我国百名医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既要重视诊疗水平更要重视服务意识
记者:作为一家成立已经60年的综合性医院,在供给侧改革环境下,医院目前的现状是什么?
施秉银:供给侧改革的出台尽管是国家对宏观经济战略的调整,但是对于医疗系统来说,也是医改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诊疗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不再满足之前的将病诊疗好就行,还包含在诊疗中的体验过程。
交大一附院成立至今已经60年,在医疗技术和教研作风等方面有了许多长足的进步和质的飞跃,但从供给方面来看,我们的服务还不算优秀,这当中不仅有客观因素,更主要的是我们医院的主观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改革,既重诊疗水平也重服务意识,二者并驾齐驱,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交大一附院的变革。
确保患者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服务
记者:制定好方案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交大一附院将如何通过具体化、可操作的任务方案来实现供给侧改革?
施秉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交大一附院近年在人员配置、机构架设方面也做了许多调整。首先成立了运营部,用以提高院内的运行效率,并且对托管医院和协作医院进行协调;其次成立了创新事业部,争取在近期建成国家级的研究中心或是实验室,增加医院软实力。
此外,为了医院在增强管理水平、优化就医程序过程能够把握住核心环节,医院还成立了大治疗控制部。什么是核心环节?首先就是保障病人安全,通过一系列架构设置,确保病患入院后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服务。
打造西部领头羊成为国内一流综合性医院
记者:目前交大一附院已经在省内托管了数家医院,在十三五期间,医院还有哪些目标要实现?
施秉银:交大一附院近两年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架构调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包括优质资源外延。我们争取到“十三五”末,在全院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将交大一附院打造成真正的西部“领头羊”,成为国内的一流综合性医院。
截至目前,韩城、彬县两地的托管医院已经正式运营,延安的托管医院也将在今年运营,兴善寺和国际港务区的分院也要在“十三五”末全部建设到位。此外,我们还将通过与国内百余家医院技术协作,让医院的优质资源医疗下沉,建立有效的网络,使一附院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某些专项领域,能够在国际方面有所建树。
严格考核调动中层积极性
记者:围绕供给侧改革,医院将怎样落实责任、分工明确、搞清楚谁来干,并且能够做到可督促、可检查、能问责?
施秉银:医院将通过组织手段和人才建设两个方面来保障。首先,凡是到医院政策水平线上的医护人员,来多少要多少。其次是单项领域做出成绩的,医院也会争取过来。这样一来,医院每年都有储备的医护人员,不仅补充院内医生紧缺的现状,改变医患比例失调,另一方面也是应对托管和协作医院的人才空缺。
另一方面就是组织手段。从2015年开始,院内实行标准极度严苛的目标责任考核和精细化管理,把全年任务分解到各个科室,以硬性指标、严格考核来调动中层的积极性,以此保障全院的改革发展。就在刚刚结束的年度总结上,全院对10余个科室的带头人进行了诫勉谈话。
通讯员陈锐本报记者岳峰
采访后记
施秉银告诉记者:改革初期,我国医疗机构曾一度出现趋利化现象,这有悖于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这一根本。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回归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将来医院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医生以医术为核心竞争力,将全体国民纳入健康中国的大卫生格局中,使得全民都拥有保健医生,从过去单纯治疗转变为防病、治病及健康促进的大医学中,实现健康中国、健康陕西的目标。
新闻推荐
3月5日,位于太白南路与丈八路立交西北角的木林森装饰智能数码体验馆南郊旗舰店开业。据了解,木林森装饰智能数码体验馆旗舰店西北首家智能体验馆引进全新的智能数码装饰系统,领先的新科技、新技术为...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