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读者的喜爱高于任何奖项的安慰”陈忠实曾在乡村工作20年 创作《白鹿原》又在农家小院一住10年

来源:华商报 2016-04-30 15:17   https://www.yybnet.net/

西安向东,白鹿原上,史诗巨作《白鹿原》在这里徐徐展开。为我们打开这一长卷的作家,却已离去。

小学不知世有“作家”《三里湾》开启小说阅读体验

1942年8月,陈忠实出生在位于西安市东南白鹿原南坡上的西蒋村,村子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陈忠实的父母亲都是地道的关中农民。

陈忠实在一篇回忆文章里也写到,他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据他生前介绍,上初中时他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赵树理的《三里湾》,里面的农民和农村生活,“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

他曾说:“我这一生的全部有幸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

乡村工作20年构成《白鹿原》创作底色

1962年陈忠实高中毕业,正赶上“大跃进”后大饥荒和经济严重困难迫使高等学校缩减招生名额,他最终名落孙山,回到村上当起民办教师。再到后来在公社、区文化局工作,他的大半生都在那片土地上度过。

在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乡村工作中时,农村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他的文学影响。正是在这期间,他萌生了当作家的想法。接触多种性格的乡村干部和群众,让他对家乡农村的了解和理解逐渐丰富。他曾说:“我的创作正得益于我在乡村工作的20年,特别是我在公社工作的10年。那时我不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去体验生活,而是以公社干部的身份进行工作。”

评论家肖云儒说:“正是这些经历,让陈忠实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也构成了《白鹿原》创作的底色。”

十年磨一剑写出中国乡村历史风云变幻

有了“预感到写作可以作为人生追求的事业来干”的想法,陈忠实给自己订下一个目标,自修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1965年发表了散文处女作《夜过流沙沟》,提前一年多实现目标。1982年冬,陈忠实调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开始潜心创作。

当陈忠实了解到自己的家乡曾是陕西呼应中国革命最早的地区之一时,燃起了他的创作热情。在构思与准备两年后,他开始提笔创作,就在亲戚家的小屋里,依着一张小桌、一个板凳,他写出了中国乡村历史的风云变幻。直到1992年《白鹿原》出版,陈忠实在农家小院一住就是10年。

这部巨作一经面世,便获得巨大反响,获奖无数,包括我国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面对持续的“白鹿原热”,陈忠实却始终“安静”,“获得最广泛的读者喜爱,是高于任何奖项的安慰。”对于自己不造话题,不惹纷争,陈忠实说:“在中国文坛上,许多作家都是这样的姿态,他们平凡朴素、淡泊达观,却始终不忘关注国家、关注民族命运,依然默默坚持着文学创作。”

华商报记者张小刚整理 

新闻推荐

陕西两大旅游品牌荣获2015中国旅游总评榜大奖

华商报讯(记者田蕾)4月22日,由中国城市第一媒体旅游联盟主办、云报旅游传媒联合丽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承办的2015中国旅游总评榜颁奖典礼在云南丽江举行。来自北京、陕西、浙江、广东等全国24个省、...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读者的喜爱高于任何奖项的安慰”陈忠实曾在乡村工作20年 创作《白鹿原》又在农家小院一住10年)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