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沙莎
除了唐朝,没有哪个朝代会将色彩用到这样的极致。唐人如此热衷于绚烂的色彩,乃至任何一种颜色、任何一种图形都不能满足他们对色彩的想象,于是他们将各种颜色融合在一起,它们互相流动、浸润、变化,仿佛是从晚霞那里盗得的颜色。收藏人士将这种颜色叫“唐三彩”,其实远远不只三种颜色,而是盛唐所有精神气质自信到傲慢的表达。
陇海铁路,从清末一直修到新中国成立,人们只知道这条重要的铁路线是贯通中国东西的重要运输动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修建无意中也挖出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色彩“唐三彩”。
1905-1909年清政府修筑陇海铁路开封至洛阳段时,在洛阳北邙山脚下施工。突然,他们无意中损毁的普通坟头中露出了一堆花花绿绿的东西,有动物、也有人,还有各种器皿,那样绚丽的颜色即使在泥土中也难掩其夺目。古玩商们很快盯上了这些东西,将它们运往北京,他们私下管这些东西叫“唐三彩”。
很快,京城金石界震动,王国维、罗振玉一批大家成了“唐三彩”的拥趸。1916年罗振玉编著的《古明器图录》收录唐三彩马、女俑等,该书的序言还介绍了其发现与价值。1942年,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一书中指出:“以铅黄绿青等三色描画于无色釉之白地胎上,即世所称之唐三彩者为最佳”,“唐三彩”的名字成为学术界专用词。
唐三彩梦幻般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其中也包括那些盗墓者,邙山地区引发大规模盗墓活动,盗墓人发明了至今仍为考古工作者使用的“洛阳铲”。民国时期到底出土了多少件唐三彩?恐怕终是悬案。可见的数字是1949年运往台湾,现存于台北历史博物馆标明为洛阳出土唐三彩57件,未注明出处唐三彩72件;故宫博物院收藏唐三彩571件;上海博物馆收藏唐三彩250件。此外,流散在欧美、日本等国的唐三彩也在百件之多,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都有唐三彩的收藏。
泥与彩的邂逅
如果要寻找一种人类自由意志的载体,那么无疑应该是陶器。当人类用双手搅动泥土,捏出形状,并在火中成型,一种崭新的物质诞生了。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人是女娲用泥土捏出来的。中国人相信泥土制成的器物就像人自己一样,是神性的创造。
陶与彩的邂逅,则是人类自由意志与瑰丽想象的结合,更是将生活的粗粝描摹成生命存在的骄傲。关于唐三彩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低温釉陶起源的汉代。那个人们所熟悉的汉武帝,不仅仅热衷于疆域,在他的时代也诞生了低温釉陶,只是那时只有单色的黄釉绿釉陶器。然而即使技术有限,当陶器被施上釉色的那一刻起,一颗追求绚丽的灵魂就在这种邂逅中萌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件西汉酱釉绿彩云纹陶奁。酱红色的釉色上,绿色的云纹,流动若水,恰似女人所有的温柔。拥有这样梳妆盒的女人,应该也是优雅的,她也许不会想到,千年后人们依然可以从她的陶奁动人的色彩中看到她的美丽。她在窗前打开这美丽色彩的梳妆盒为心爱的人精心打扮的瞬间已然穿越了时空。
到了东汉,釉陶更加盛行,而它超越生活的特质也越发显现,各种人物、动物俑及庭院楼阁水榭大量出现,而且流行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广阔地域之中。
除了多见黄、绿、棕、褐等单色铅釉器物外,出现了二色釉陶器。在陕西关中宝鸡、西安,陕北的甘泉、延安及河南济源的汉墓中,均有不少发现。
“天知,神知,我知,你知!”这是中国一大传奇家族弘农杨氏享誉天下的四知。
东汉时期,这个兴起于华阴的家族四世连任宰相。历史书上说,弘农杨氏家族的第一位宰相杨震为官清廉,德高望重,在他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县令王密感念其“察举”(汉代的选官制度)之恩,特备黄金十斤欲趁夜赠予杨震。此后,便有了杨震的那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的名言,杨震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四知先生”。弘农杨氏,从此也将杨震奉为开基之祖,并取堂号“四知堂”。
然而1900年后出土于这个显赫家族墓地的绿釉陶楼透露了这个家族奢华的秘密。红胎绿釉,三层的阁楼式建筑,通高一米有余。庑殿式顶上装饰着柿叶的形状,大气中不失精巧。正脊中间一对鸟,微微低头,却目光锐利,显示着这个家族的智慧与涵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拥有楼宇的家族,其势力之大,生活之奢华是毋庸置疑的。“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杨氏的秘密也许我们也能从中窥见一二。
泥与火的碰撞
“天宝四载”,若不是这四个字没有人会相信在西安老机场普通的家属楼中间隐藏着关于“唐三彩”诞生的秘密。
西安西郊老机场那片家属楼对于周围的市民来说是很出名的。因为在80年代能盖起那样好的楼群是不多见的,更何况这是当时很牛的西北航空公司所建,偶尔出出进进的空姐也很是养眼。然而就在这群楼中间却隐藏着很多人并不知道的秘密——这里在唐朝叫醴泉坊,从这里诞生的美丽远远地超越了漂亮的空姐。
1988年,暖气公司的工人们开挖一段暖气管道,这条管道就位于西安老机场家属楼中间。这本是寻常的工程,然而工人们突然在泥土中发现一个五彩斑斓的碗,接着出现了很多一样华丽的碎片,还有一些三角形的陶支垫。这是什么呢?一些附近的收藏家闻风赶来,除了知道这是唐三彩碎片他们并不清楚这里发现的唐三彩又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禚振西,陕西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他很快带着专业队伍来到了这里,他惊奇地发现这里远远不是几块唐三彩碎片那么简单,这里是一处唐三彩的窑址!三座仅存底部的窑炉被发现,这其中还有三彩标本。
单彩器物、模具、窑具等。可以想象当初从这个窑口出土了多少美轮美奂的唐三彩。更有趣的是,这个窑址所在的醴泉坊正在大唐西市的北邻。西市曾经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商贸市场,从世界各地来的商人们聚集在这里交易,这里有大唐如云霞般的丝质,也有胡女的酒肆,有萨珊王朝耀人眼目的工艺品,更有神奇的唐三彩。而这唐三彩就生产于离它不远的醴泉坊。就在这个窑址上一个长方形俑踏板残件上刻有“天宝四载”的铭款,这是唯一一个有明确纪念资料的窑址。
“天宝四载”是怎样一个年份呢?这一年玄宗册封他心爱的女人杨玉环为贵妃。赠其父杨玄琰为兵部尚书,以其叔父玄珪为光禄卿,从兄杨铦为殿中少监,杨锜为驸马都尉。及贵妃三姊,皆赐宅第于京师。这是一个帝王给予所能给予的全部的爱,然而这爱也颇有些像那炫目的唐三彩,虽然美得不可方物却终是陪伴地下亡魂的。
“事死事如生事”。对于死亡,唐朝的人们从来充满了想象,他们如此享受人生,即使是死后也将自己地下的住所装饰得绚丽多彩,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唐三彩。这些伴随地下主人的器物,不仅历千年仍鲜艳,更重要的是唐人在其上耗费的耐心与细致。他们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黏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约800℃。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烧制过程中,各种呈色金属氧化物溶于铅釉中并向四方扩散流动,各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深绿、浅绿、浅黄、赭黄、蓝、白、紫等多种色彩。
色彩与远方
唐三彩生来似乎就是融合的产物,它的身上有不同色彩的流动,也有不同文化的流动。那绚烂如晚霞般的色彩竟是远方的礼物。
“蓝色”,这种如天空般的色彩在唐以前的低温釉陶中是看不到的。这种颜色的诞生需要一种神奇的矿物钴。据17世纪保存下来的文件记载,沙俄为了购买昂贵的钴颜料曾花费了巨额资金,这种钴颜料叫“戈卢贝茨”,是“蓝色”的意思。克里姆林宫的大厅和安眠大教堂等许多宏伟大厦的墙壁上涂的蓝色颜料,就是这种“戈卢贝茨”。
当丝绸之路开通,这种神奇的矿物以及对这种色彩的偏爱也随着这条道路来到了长安城,走上了唐朝工匠们的笔端。他们将它着色于陶俑之上,于是真正的唐三彩就诞生了。
唐人将这种色彩用到了极致,色彩超越了其本身,诗和远方,情和生活,阴谋与爱情,都在这色彩的变化中耐人寻味的呈现。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个手掌大小的三彩碗,对于一般观众,比起这里保存的声名赫赫的三彩载乐驼,以及众多天王俑、三彩马,它看起来很小、很不起眼。然而这小小的碗却装着一个王朝的秘密。
它的主人是唐朝美丽而悲情的公主,永泰公主,作为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她是如此可爱而动人,她淳厚的父亲将仙蕙这个动听的名字给了她。
她和所有女孩子一样单纯、善良。她原本安于简单而恬静的市井生活,甚至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但是被家族命运裹挟的她,最终和哥哥李重润一起被父母带进了朱雀门内的是非场,身为“帝女琼萼”的她最终也难逃婚姻爱情成为政治工具,成为各个利益集团抢夺的目标。
她也许也会幸福,虽然父亲因为政治目的将她下嫁给武则天侄子武承嗣的长子武延基。但是武延基是爱她的,她也钟情于这个质朴的男子。然而幸福似乎总不会太久,他的哥哥李重润因为私议武则天与二张的內帏之事惹来了杀身之祸!
与李重润亲如兄弟的武延基毅然保护李重润,因而与李重润一道被武则天杖毙。此时身怀六甲的李仙蕙同时失去了疼爱自己的兄长和至爱自己的恋人,在惊恐和哀伤的重重打击下,已经怀有身孕的李仙蕙在丈夫和兄长双双被杀的第二天小产而死,那一年她17岁。
一千多年后首先进入墓道的人,发现在墓道的尽头,有一副死人骨架歪斜地坐在墙根,是二十多岁的男人骨架,一般认为他是盗墓者,因为死者的上方开了一个很大盗洞,又不知被谁(很可能是想独吞财宝的同伙)堵住,这位被陷害的盗墓者,只有颓然无助地死在这里,墙上还留下触目惊心的黑手印。
但喜欢浪漫哀情的人,却愿意相信另一种说法:这个一碰即散的骨架,最初被发现时,手里拿着一个龟甲,上面刻着“之闵,永泰,生生世世……”这龟甲和永泰公主的一部分尸骨,后来说不清楚散失到哪里去了。
这不是一堆吓人的尸骨,而是一位英俊有才又痴情的男子,他叫宋之闵,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堂弟。宋之问很有才华,很巴结张氏兄弟,甚至给张易之端溺壶、倒尿盆,因而也很受武则天赏识。由于堂哥的关系,宋之闵认识了李仙蕙小姐——那时候她还是郡主,因为她父亲当时被武则天厌弃,贬为庐陵王。这段爱情,本来很有可能成为美好姻缘,谁知李仙蕙忽然荣升为公主,她中意的宋之闵自然也配不起她的高贵身份了。
永泰公主出嫁后,宋之闵在思念和愁苦中度过了两年时光。忽然听说永泰公主被打死了!他寻到陵墓,掏了一个洞下去,整日不吃不喝,只枯坐在墓中,状如身心俱死。他的好心的朋友,只好将洞口封闭填埋,成全了这位想与永泰公主生同心,死同穴的痴情男子。
只当这个故事是个传说吧!没有传说的历史实在叫人灰心丧气、索然无味。
永泰公主死后多年,重掌大唐至高权利的她的父母,带着无限内疚将无限的荣耀与恩惠给予心爱女儿的安息之地。她“号墓为陵”的墓葬无论是地面还是地下,其规模、随葬品数量、葬具规格等都比同时期同等地位身份的墓葬高得多。她的墓葬之奢华,现在看来仍让人惊奇,仅唐三彩俑就出土878件,这其中就包括前面那个三彩碗。
这个小碗充满了对远方的遥想,洁白的高岭土所制的胎体细腻而丰润,侈口以及腹部一圈的凸棱是模仿萨珊银器风格所制作。这精巧小碗的内壁颜色猛然看来像及了西域的瓜果,十二道绿色垂条纹,与底釉的白色相间,并施上赭色西线纹釉,形成西瓜皮特有的纹理效果。李显应该希望她心爱的女儿在地下的生活永远像瓜果一样甜美,再没有烦恼。小碗外壁均匀排列有细小的绿色竖条纹,犹如破土而出的青苗,犹如永泰公主死去时的青春模样,彩釉在高温下自然流淌,绿色延伸到凸棱以下,仿佛水中倒影,晶莹温润。生命对于这个大唐的公主是虚无的,这个小碗能倒影出那个大唐帝国的阴谋与爱情。
也许大唐装不下美丽的公主的忧伤,她终于去了远方。经年之后,人们在伊拉克的阿比露特发现了这样类似的唐三彩碗。在埃及开罗南部福斯塔特古遗址、在日本、在菲律宾、婆罗洲、爪哇都出现了三彩绚丽的身影。我们愿意相信大唐的公主在远方有了如三彩般绚烂的二次生命。
唐三彩,泥与火的幻彩,大唐创造了这样的色彩,也给予这色彩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从尘土中而来,却在火的熔铸后穿越茫茫红尘,在历史深沉的背影中发出夺目的光芒。
新闻推荐
全力救援加大排水能力 照金煤矿泄水孔打通井下水位累计下降1.9米
本报讯(记者喜顺)截至4月26日17时,照金煤矿4·25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进展顺利。5台水泵持续抽排水,根据排水时间和排水能力计算,已排水约7500立方米。井下运输顺槽水位累计下降1.9米,回风顺槽水位累计下降...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