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上午在西安市栾镇西留堡村,大学生们挽起裤腿,踏进水田,体验插秧劳作
大学生在村民的指点下学习插秧
光脚上沾满泥浆,对大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新鲜的体验
体验过劳作的乐趣,参与插秧的大学生们兴奋地合影
“没想到西安还有稻田,秦岭北麓也能看到江南水乡的景象”。5月29日上午,30多名大学生来到西安市栾镇西留堡村,感叹这里的风景秀丽。他们在村民的指点下挽起裤腿,踏进水田,体验插秧劳作。
很多人不知道秦岭北麓这一带还盛产大米,而且还是优质的桂花球香稻。出生于西留堡村农耕世家的大学毕业生杨波讲,西留堡村种植大米历史悠久,他记得自己小时候还有村民用二八自行车拖米进城卖,郭达演的小品《换大米》的原型就来源于此。后来随着上游水源枯竭等原因,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29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明德学院等几所院校的30余名大学生,以及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者来到西留堡村,共同参与传统农耕插秧节,和村民一起体验插秧,感受劳作乐趣。这些大学生第一次赤脚下到水田中,在村民杨林海的指导下学习插秧。杨林海一边示范插秧一边讲解着:“手工插秧是有讲究的,行距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恰到好处才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没想到插秧还有这么多讲究,真的是一门技术活啊。”来自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研究生刘鹏说。半天工夫大家已经是满头汗全身泥,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参与者们兴致很高,都说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把“锄禾日当午”的生活,明白了什么叫“粒粒皆辛苦”。
据介绍,秦岭北麓的水稻田仍有千余亩,西留堡村还保留有80亩水稻田,这里种植的桂花球大米是制作大米凉皮的最好原料。华商报记者 邓小卫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5月27日上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赵家五兄妹举行仪式,欢迎从青岛游玩归来的父母家属供图华商报渭南讯(记者陈冰)5月27日上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赵家五兄妹打起了横幅,欢迎从青岛游玩归来的八旬父母。老...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