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号难挂、看病排长队”是很多患者就医的切身体会。就医过程少一点折腾,多一点舒心,是百姓的期待。近年来,西安市胸科医院不断深化医改,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主动优化诊疗流程,把“麻烦”留给自己,把“便利”留给病人,真正体现了“一切为病人服务”的承诺。
展板、大屏幕、就医指南
让患者快速熟悉院内环境
过去患者在医院看病、住院后,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医难杂症”:报销来回跑,排队成问题,问好多人才能找对科室找到专家。曾经有位患者随身佩戴计步器,一早上看病下来以8000步勇夺同时段朋友圈运动步数第一名。
现在,在西安市胸科医院这些难题有了明显改善。进入宽敞的门诊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位举止优雅的导医台护士,所有导医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医疗知识及医院各科室情况,美丽的护士们指导就诊患者挂号、指引就诊路线、指导选择专科医生、维持正常的就诊环境,同时给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便民轮椅、便民针线、便民纸杯、协助行动不便的患者就诊,取药、免费发放口罩以及健康宣教资料,解决各种患者在就诊中遇到的问题,她们成为了门诊大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让患者快速熟悉院内环境,细心的护士们还编撰出一本就医指南,将如何办理入院手续、住院费用,住院作息时间、治疗时间、陪护制度、检验须知、科室位置索引、门诊楼住院楼分布图等内容集结成册,一目了然,很多患者都将“就医指南”当做百宝书,走哪带哪。
很多患者对医保政策不了解,在报销政策范围内的却没有报销,等到知道后后悔不已,西安市胸科医院将医保合疗政策制作成展板给住院患者进行宣教,同时将各种政策在门诊大厅的大屏幕来回滚动,使过往患者都能够了解医保、合疗政策,增加知晓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角枕、方便裤、爱心护肩
创新发明既温暖了身体又温暖了患者的心
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必须要遵循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加强医患沟通,拉近医务人员与患者的距离,才能真正让群众满意。在李向前院长推动下,全院各科室纷纷开动脑筋,通过换位思考,真正做到站在病人角度上,努力挖掘出本科室的亮点措施、特色服务,做到“一科一特色,一科一品牌”服务格局,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服务,促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与和谐。
胸外科护士长王月在平日的护理过程中发现,长期卧床的患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小便不方便,因为行动不便只能在床上“解决问题”。传统病号裤一方面不能保护隐私,频繁脱裤子还有可能让患者受凉,影响病情变化。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王月选取一条普通的病号裤,将其后面掉档及以上的缝合线拆掉,然后将粘贴布缝合在开口的两端,这样一条简单的“方便裤”就成型了。当病人进行大小便时,家人只需将粘合的部分打开,便可以进行操作,患者李阿姨告诉记者,“以前上厕所是件特别为难的事情,在众目睽睽之下脱裤子太难为情了,‘方便裤\’真的很方便”。
爱心护肩是胸科医院的另一项爱心发明,细心的王月发现术后患者因长时间卧床肩部裸露,容易受凉。在给小外甥选购衣服的过程中突发灵感,为什么不能做一件保护肩部的小坎肩?于是她用自己的一件旧衣服为患者改做成坎肩形式,为了增加保暖性能还在中间铺上一层棉花。这一体贴的设计很快在胸外科推广,每一位长期卧床的病人床头都增加了一件爱意满满的爱心护肩。
内二科的护士在给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发现,患者输液时间常常会因为液体输入而感到异常冰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护士们发明了输液手托,护士将不用的棉布裁剪成两片大小合适的长方形并缝合为受托套,既避免了输液时间过长,患者手部活动而导致针头穿出血管外,引起液体外渗;又增加了保暖功能增强了患者的舒适度。
长期卧床、截瘫、躯体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特别容易并发压疮,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护理带来诸多不便。内五科的护士结合生活经验发现糜子性凉,可降低截瘫病人躯干温度,使病人感到凉爽,同时糜子外壳光华,滚动性非常好,用它做床垫是最合适不过的。卧床病人躺在床垫上后糜子自然流动填充到躯体中凹陷处,增加了躯体的受力面积,既减轻了局部组织受压,又避免了血液循环障碍,并且糜子的滚动性对皮肤还具有按摩作用,从而减少了压疮的发生。
上述充满创意感的设计,仅仅是西安市胸科医院护士众多发明创造的冰山一隅,除此以外便携式胃肠减压器方便住院病人上下床同时携带外出入厕更容易;三角枕的坡面设计,更符合膝关节功能位的摆放角度较符合良肢位的摆放;简便输液贴方便液体和医嘱的查对;磁疗袋既确保磁疗部位准确同时保护患者不易着凉;爱心背包将尿袋或引流袋、引流球放进背包内,既美观又能有效防止管道滑脱……
这些小发明、小创造在胸科医院每个病区、门诊中不断闪现,于细微处体现人文关怀,让创新为细节服务添彩。医院护理部主任李亚琴介绍说,这些创意的来源是病人的需求,医院鼓励护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动手,通过改良创新将人文细节关怀落到实处。
图片、视频、提示卡 让患者迅速掌握治疗检查要点
结核病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收住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一般都比较长,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显得更为重要。
“这次来新院住院,变化真大呀,病房贴了许多醒目温馨的提示牌,有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病床有安全栏,床单洁白、平整,比住在家里还舒适;护士们态度热情,服务周到,整日忙碌不停,还为病人擦身、洗头、洗脚、剪指甲。还有小张护士真是有耐心,她给我讲解糖尿病健康知识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和声细语,就像女儿一样,真感激她们……”这是内五科住院病房的张老先生出院时交给护理部感谢信里的一段话。
为了提高服务理念,每一位护士在做每一项操作时都要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病人,我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从而让每个人都注重了细节管理。在住院病房,随处可见各种温馨提示卡片,口服药提示卡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检查单提示卡保证患者能及时按照医嘱进行各项检查、手术提示卡提醒患者明天有的手术项目……呼吸科一位多次住院的病人感慨:“住在这里真是一种幸福,护士就像一个个小精灵,用乐观和青春为我治疗,她们的服务比自己的子女做得还周到啊!”
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疾病,没有办法将患者聚集起来进行健康知识普及,科室利用寻呼系统每周固定一个时间段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不用走出病房在床头就可以接受进行饮食、用药、功能锻炼方面的指导。
最值得一提的是胸科医院的护士们所做的健康教育手册,将各项检查、治疗、化验、用药等内容进行解读,例如标本留取,什么时候留,怎么留,留完后改怎么做都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做了解释,部分科室还通过视频的形式将功能恢复操循环在电视上播放,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要点,节省了沟通成本。
家访、微信公众账号、病友圈
从院内到院外的关爱
肺结核患者特别是耐药患者,出院后还要继续服药治疗1年甚至2年,很多患者因为各种原因会中断治疗,造成结核病迁延不愈、复发甚至耐药。为了指导患者规范地完成治疗,尽快康复,也为了减少结核病对社会人群的传染危害,西安市胸科医院从前年年初开始建立了家访制度,定期去已出院的患者家中了解病情,指导患者病情恢复。
近两年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有接受,大家都会用微信收看各种资讯,针对胸科医院的年轻患者,西安市胸科医院除了有自己在微官网外,还推出多个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结核病防治的科普,便民措施、医保政策的政策,五病区主管的“肺话连篇”公众平台为例,订阅用户已经有上千人,单篇文章阅读量破千,这在市级医院运营的公众平台中已属难得。除此以外,胸科医院的成立了陕西省首个结核病病友圈,不光有病友交流病情相互打气,还有来自西安市胸科医院的结核内科、外科、影像科、营养学等多位医护人员,关于疾病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微信群里进行咨询。华商报记者 王蓓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通讯员蒋晓强王红娟)5月5日,陕西省第二届“质量之光”活动颁奖典礼在西安举行,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振宇荣获“陕西省十大质量人物”称号。陕西省“质量之光”活动采取向社会广...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