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安塞,农业三大产业提升农民“获得感”

来源:陕西日报 2016-05-10 18:06   https://www.yybnet.net/

化子坪镇芦草砭村木瓜沟万只麻鸭养殖场

记者 艾庆伟 通讯员 王东 谭志学

五月的安塞,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竞相绽放,鼓乡大地正孕育着新的生机与希望。

作为“油主沉浮”的安塞县,受国际油价低位震荡的影响,全县财政收入锐减,经济社会发展乏力。但是,安塞农民的收入节节攀升,大棚蔬菜呈现购销两旺的喜人景象,不少蔬菜种植户单次销售收入最高近2万元,农民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我们将始终坚持‘农民产业富民’发展战略不动摇,做大棚栽产业、做优苹果产业、做强草畜产业、做特杂粮产业,大力兴建一批区域化、特色化生产基地及规模镇、专业村、特色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更多的农民共享获得感!”提起安塞的产业发展,县委书记吴聪聪如数家珍。 

棚是“印钞机”收入无淡季

清明刚过,天气已逐渐燥热起来,在镰刀湾镇罗居村鲍世伟的大棚内,更是热气袭人,菜农鲍世伟穿着单衫正在忙活着,一排排吊起的紫黑色长茄整齐的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这两个大棚是去年新建的,都是100米的棚,除了县上给我们补助的,一个棚投资了4万元,从腊月到现在,我已经卖了12茬,收入达10.4万元。”鲍世伟边忙活边说。

鲍世伟是村里种大棚的能手,从十几年前的拱棚到现在的标准棚,他家的大棚菜次次都比别家的卖价高,“我用的是农家肥,价钱自然高,这是个算账的事。大棚就是我们的‘印钞机’,凭十几年的种大棚经验,我一定能把菜卖个好价钱”。说起今年的菜价高,鲍世伟的笑脸比棚外的阳光还灿烂。

每到开春后,对于过去的陕北农民来说,正值青黄不接季节,收入更是少之甚微。如今,他们靠种大棚每天都有上千元的收入,一月收入最高有3万元。“我准备再建几个棚,想让我大儿子从北京回来,在西安找工作,房子买到西安。”一旁的邻里打趣鲍世伟,钱包鼓了,说话也硬气了。

与鲍世伟一样看好大棚栽种的建华镇桥坪村的卜海升,靠大棚栽种香菇脱了贫,卜海升不满足,他联合村上有想法的农户成立了蔬菜菌类专业合作社,去河南学习先进栽种技术,并请来香菇专家传授经验。目前合作社共有19个大棚,30户社员,其中26户是贫困户。“多数贫困户因年龄大无劳动能力,我就把他们吸纳进来,安排在社里装袋、收香菇,还给发工资,保证他们至少有一些收入。”卜海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标准大棚按平铺一万棒香菇来算,一个棒平均年产量是2斤左右,一斤按均价5元收购,一个大棚收入10万左右,净利润就有6.5万元,收入还是相当可观。

“我们现在的规模还是太小,河南大一点的农户一家就有几十万棒,规模上来了,才会有采购商上门收购,价钱就能卖上去”。卜海升总结了河南与延安的优劣势对比,河南占的是规模大、经验丰富、拱棚造价低的优势,延安有昼夜温差大、原材料便宜的优势,他相信只要农户通过种香菇尝到甜头,合作社就可以大胆地扩大规模,到时候,收入一定比现在更好。

棚栽业的兴盛以至形成一项富民产业,是安塞农业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机,也是安塞经济发展方式和农民生产方式的一次革命。为了做大做强棚栽业,安塞县先后制定出台了《鼓励扶持发展棚栽业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每新建一座五型大棚的,除省市补助以外,县上分别给予10000-12000元补助;对集中连片20棚以上的,县上给予解决水电配套设施;对资金短缺的农户,县上每棚给予5万元贴息贷款扶持。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安塞棚栽业由起步初的21棚,发展到目前的5.05万棚,已成为陕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高桥、沿河湾等6个蔬菜专业乡镇和75个蔬菜生产专业村,打造出了安塞茄子、侯沟门黄瓜、宋庄小瓜等果蔬品牌。截至2015年底,全县蔬菜总产量26.12万吨,产值6.56亿元,棚均收入稳定在1.6万元以上。棚栽业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有近1万户农民依靠棚栽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树是“摇钱树”漫山金果果

安塞是苹果最佳适生区。作为“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近年来,县财政每年列支果业补助资金1000万元以上,从2007年起全县每年新增山地果园5万亩,推动了苹果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迅速嬗变。

沿着崎岖盘旋的山路,坐落在沿河湾产业带上的方塔村,虽然还没有到忙时,但果园里处处还是果农忙碌的身影。正在申请认定家庭农场主的苹果种植大户白志政,整日忙着施肥、浇水。因为品质好,他家的30亩果园与江苏果商签订了10年购销合同,根本不愁销售。“如今种苹果也要跟上形势,今后我的果园还准备发展到100亩以上,争取年收入更高一些。”白志政说。

方塔村有苹果园2470亩,全村138户601人,家家户户都有果园,人均苹果面积4亩,大家谈的是苹果,想的还是苹果,好的年份,仅苹果一项实现总收入500多万元,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了8300元。

紧邻县城的真武洞镇汪岔村,刚刚平整了450亩山地,登高望远,黄色的梯田有陕北黄土高原的雄壮景致,一块块错落有致的土地上打好了距离均等的树坑。今年,村上规划发展450亩山地苹果,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果园。“我们严格筛选果树苗,保证栽一片、活一片,提高成活率。”作为真武洞镇的果树站站长,郭成宏肩负着汪岔村新建果园的技术指导。

在县城开烟酒门市的汪成江,听说村上新建果园,他义无反顾回到村里,承包了12亩幼园。这几天,他正在地里忙着栽树苗。“连我家的地和承包别人的几亩,现在一共12亩地,果树苗都栽的差不多了。”汪成江说,虽然说果树种植时间长、见效慢,但周边群众都靠山地苹果致了富,大家对种苹果的前景非常看好,村上好些返乡年轻人都选择种植山地苹果。

据统计,全县40万亩山地苹果面积,种植区域分布该县8镇1乡,覆盖156个村,有21418户8.8万余农民靠苹果过上了小康生活,农民人均苹果面积达到了3亩。2015年,全县苹果产量达到11万吨,产值突破4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3501元,苹果收入占到果农人均纯收入的38%。

政府县长杨宏兰介绍说,安塞果农年收入高达30万元的不乏其人,户均收入10万元的数不胜数;到2017年,全县挂果面积将达19.76万亩,产量19万吨,实现产值超过8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可达6600元以上。

圈是“聚宝盆”草肥水更美

“遍地麻鸭信步走,误把此处当水乡”。站在化子坪镇西沟村马文贵的麻鸭养殖场,只见上万只麻鸭有的河中凫水,有的草地散步,俨然一副“江南水乡”景致。

“我的一万只肉鸭都销往了四川德阳,每只净利润将近10元,现在存栏蛋鸭两万只,一只蛋鸭净利润有25元,预计收入可达50万元。”回忆起刚开始养殖的那段时光,已是上万只的麻鸭养殖大户芦草砭村木瓜沟村民周飞积信心满满地说。

化子坪镇是典型的采油区,镇党委审时度势,确立了“特色农业富民”发展思路,积极鼓励、扶持农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按照“公司+基地+贫困户”订单农业模式,制定了激励、奖励办法,凡发展万只以上规模的养殖户(场),吸收10户以上贫困户的,镇政府一次性补助1万元,协调贷款8万元。目前,全镇有万只规模以上鸭场5个,存栏麻鸭10万只,正在建设的万只麻鸭养殖场3个,计划8月份建成投产,走出了一条“赶着鸭子致富”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

“麻鸭原本生长在南方,下一步,我们将成立麻鸭养殖联合专业合作社,加强疾病防疫,组织养殖大户到四川德阳考察学习,提高养殖水平,壮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农民发展麻鸭养殖,使麻鸭养殖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化子坪镇党委书记高流介绍说。

“安塞地椒羊肉”以鲜而不膻、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品质闻名陕西乃至全国。“铁锅炖羊肉”、“荞面饸饹羊腥汤”是豪放的安塞人接待贵客的美味佳肴,已成为延安的特色农业品牌。

古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之地的安塞县,广大群众喜尚割草养羊且沿袭至今。养羊业是安塞的一项传统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近年来,该县坚持将舍饲养羊与退耕还林、治沟造地、陕北文化相结合,按照“全封禁、草先行、改良种、强防疫、抓大户、精喂养、树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制定出台了《加快草畜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措施,县财政每年斥资1000万元奖补各类养殖户,培育出了一大批舍饲养羊、养牛、养鸡、养鱼示范村和专业户。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各类养殖户5708户,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小区)101个,其中千只以上养羊场55个,年存栏羊子16万只,年出栏羊子6.48万只,养羊户人均羊子纯收入达4800元。

但随着养羊规模的不断扩张,林牧矛盾也日益凸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2年,安塞县启动了王家湾屈家畔流域治沟造地科学养羊综合试验示范区项目,区内沟壑纵横,水源充足,饲草丰富,交通方便,发展养羊业得天独厚,区域规划总面积22平方公里,涵盖中心羊场1个,饲养点15个。截至2015年,辐射带动区域羊子饲养量达10万只,年出栏4万只,王家湾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养羊示范基地,全村农民人均养羊纯收入4800元。这一开创性举措,有力地破解了养羊业规模不大、品质不优、农民持续增收难等诸多问题,为陕北养羊业真正找到了一条新路。

新闻推荐

娄勤俭胡和平会见海航集团董事长王健

本报讯(记者周明)5月9日上午,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在西安会见了海航集团董事长王健一行。娄勤俭、胡和平对长安航空首航表示热烈祝贺。娄勤俭说,陕西与海航渊源深厚,长安航空独立运营为双方深化...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安塞,农业三大产业提升农民“获得感”)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