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这些不择生活条件的劳动者。”这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的一段话,也是对1942年河南人逃荒到陕西那段经历的生动注

来源:陕西日报 2016-05-06 18:0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刘曌琼 

   编者按

近年来,曲江新区高举“文化立区”的旗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地加大资金投入,呈现文艺精品佳作不断、文化建设高潮迭起的良好局面。西安演艺集团和西安秦腔剧院自组建以来,依托曲江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不断整合演艺资源,扩宽演艺市场,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排演了一批文艺演出精品,文化体制改革迸发了新的活力,逐渐成为陕西乃至西部文化演艺的翘楚。

为冲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曲江新区西安演艺集团排演了舞剧《传丝公主》,话剧《麻醉师》,豫剧《长安梦》,儿童剧《公主的头花》和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排演的大型秦腔《易俗社》,近期在西安首演,得到社会强烈反响。《长安梦》表现出来的以河南人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于担当、乐观进取的“扁担精神”和以陕西人为代表的中华大家族相互包容、风雨同担、和谐共生的凝聚力的正能量,受到了专家学者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主创解析篇

悲壮的迁徙——希望的力量和人性的高贵

由曲江新区西安演艺集团豫剧团排演的大型原创豫剧《长安梦》,讲述了1942年那场民族历史上惨烈无奈的迁徙,在西安首演后引发了强烈反响,更引起了在陕河南人的共鸣。

这段历史,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中演过;女作家吴文莉的长篇小说《叶落长安》中讲过,豫剧人又将如何讲述呢?

在大爱中展示人性的高贵

据史料记载,从先秦时代到民国年间,黄河中下游决溢1590余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有人说“一半黄河水是灾民的眼泪”,由此可见,自古河南地区饱受水旱蝗疫灾害的侵袭。为躲避灾难,灾民挑着担子到陕西求生。自东向西的陇海线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畏天灾人祸勇于拼搏的可歌史诗;自西向东的“母亲河”黄河盛满了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不向命运低头的可泣历史。

1942年那场河南人逃荒到陕西的迁徙,充满了惨烈的无奈。导演李利宏告诉记者:“这个戏要表现的就是:一群逃难来到陕西的河南人如何艰难地完成秦豫两地的文化融合。虽然这个过程中有无数艰难、无数阻碍、无数不适,但‘内敛、朴实\’的豫文化最终被‘热情耿直\’的秦文化所接纳,就如我们剧中的‘河南妞\’小勤和陕西娃‘张大\’一样,他们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所以,我们这个戏的文化主题定为:秦豫一家亲。”

李利宏导演直言,因为这个戏的历史背景特殊,在逃荒的过程中,饿殍遍地,寸草不生,“为了一口吃的,可能要抢、要夺、要偷、要骗,所以,我们这部剧始终离不开这些词语——惊心动魄,撕心裂肺,心惊肉跳,绝地逢生,坚韧不拔,抱团取暖,相守相望,勤劳勇敢,奋发图强等等,而且在剧中都能够找到情感和行为的诠释和出处。我们不能回避人性的问题,要通过对那个岁月中的这些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的直观展现,使观众体会到‘爱\’的伟大,‘希望\’的力量,‘生命\’的潜能,‘人\’的高贵!”

 那场灾难成为难忘的回忆

《长安梦》最早被命名为《河南担》,这里没有讽刺意味,而是对那段逃荒岁月的见证。编剧杨林告诉记者,他本人是河南人,对于那段历史有着很特殊的感受:“我是豫剧演员出身,对豫剧有一种特殊的情怀。”然而一部戏剧不能仅仅依靠情怀,杨林把自己的这种情怀融入到了剧中人物的身上,写了他们怎么在天灾人祸的迁徙中艰难“活命”,并最终走到陕地,被陕西人所接纳的过程。

“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在陕西采访了很多河南老乡,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他们已经在西安扎下了根,虽然还说着一口河南话,还惦记着故乡河南,但很多人已经变成了陕西人,和陕西人融合在了一起。其实人生就是如此,那一场灾难,当时看来完全是灾难,真正挺过来,那只是难忘的回忆!”

 专家点评篇

豫陕一家亲——两个省里人的坚韧和包容

《长安梦》首演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很多人被震撼和打动。该剧研讨会日前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多地的专家学者对这台豫剧给予了中肯的点评,评价这是一台好戏,也有更值得打磨和提升的空间。

  徐培成(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重大艺术活动评委):剧目精致,鲜活震撼。剧本很接地气,说百姓的话,讲百姓的故事,它有一个主题:人得帮人,人得自强,人得自尊。这部戏强调了把人从金钱中解救出来,把情从利益中解放出来,把话剧的体验和戏曲的体现结合得恰到好处。而且群众演员的气概、气势特别难得!从群众演员看集体,剧团在转制后能够这么有志气,有士气,来创造名气。这部戏是李利宏导演、杨林编剧在艺术发展道路上的全新里程碑,同时从剧中也感受到西安市豫剧团具有一种强烈的自强自尊的拼搏精神,这部戏是一部打品牌的难得的艺术品。

 丁科民(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所长):《长安梦》实实在在写出了为生活拼搏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淡化外在情节,突出人物细节,创作出了具有现代意识的舞台形态,将戏曲的特点都展现出来。

雒社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曲专业教授):该剧最早命名为“河南担”,我认为这是有为河南人正名的意义。这部戏让我思考了很多,导演的表现手法,戏剧的独立性、自足性、圆满性,整体的力量感都已经出来了。

吴逸伦(西安市文广新局局长):《长安梦》这部戏体现了豫剧团拼搏上进的韧劲和热情,这部戏里面有挖掘历史的深度,表现了生命力的潜能,还有亲情、爱情的表述,这是最能打动人的,也是最永恒的东西,它体现了对人生和生活的一种思考、雕琢。

  甄亮(陕西省剧协党组书记,戏剧评论家):在看这部戏时,被浓郁的历史沧桑感,鲜明的艺术化的带有宗教般的仪式感,具有恒守传统美德的现实感三种感受深刻地冲击着,创作文艺作品,主要的精神体现在诗味、意味,而这个意味主要体现在思想高度。李导用写实的手法昭示深刻文化内涵的大写意的思想,这部戏不仅让人流泪,更是要唤醒观众的文化自觉。

黎继德(中国剧协《剧本》月刊主编、编审):该剧包含了两种精神,一个是河南难民到陕西来,一路的灾难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扁担精神,这个扁担精神的内涵,就是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另一种精神就是我们陕西人的文化包容。这两种精神,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剧团发展篇

戏曲要精品——一部好戏带活了一个剧团

“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高吼秦腔。”虽然秦人爱秦腔,但也有不少老陕痴迷豫剧,1942年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河南人在陕西扎下根来,也带来了豫剧。《长安梦》编剧杨林就曾说“曾经,陕西的豫剧占据了中国豫剧的半壁江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豫剧特别是西北的豫剧遭遇了发展的瓶颈期。而《长安梦》的出现,让很多人看到了中兴西北豫剧的希望。

一台戏让一个剧团“活”了

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季国平说:“应该说因为这个戏,整个剧团就活了,这个活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存的活,而是‘活泛\’了,有生命力了;这个戏几个核心的地方都‘有戏\’,作为一出戏,它起到了对年轻一代演员的培养,一部戏、一个导演带动了一个剧团的队伍,同时剧团也通过这部戏培养了人才,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部戏的价值。这部戏中张大索赔的情节和男女主人公表达爱意情感的戏非常有特点,很有意思,没见过,很好看,很可爱,陕西愣娃的人物塑造很有意思,全剧看完效果非常好。”

著名戏剧评论家孙豹隐也同意季国平的说法,他告诉记者:“这个戏是个好题材,看完演出之后感到很震撼,我希望导演李利宏、编剧杨林能联手再打造一台精品。其实这个戏不仅是参加艺术节,推出去后整个西安豫剧团都有救了。就我个人的看法,豫剧在西安曾经很火,常香玉、崔兰田、陈素珍都是在西安唱红的,《长安梦》这个戏很可能就像当年的《十五贯》一样,一个戏救活一个团。我感到很欣慰。”

 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遥远故事

河南人逃荒到陕西,这个题材并不陌生,冯小刚的电影《1942》中演过,女作家吴文莉的长篇小说《叶落长安》中写过,现在西安演艺集团的艺术家又将其搬上了豫剧舞台。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很感慨:“虽然这个故事很遥远,但具有现实意义,比如故事中的河南人背井离乡逃难来陕,在两个地域的人们互相援手和救助中,情感的交流具有现实性。其次,该剧主人公的命运极具沧桑感和悲剧感,同时里面有很强的‘人情味\’,有很浓郁的情感、爱的流淌。此外,这个戏很圆熟,骨架很圆满,戏中情节、人物的命运、情感的交织表现得很严谨,包括人物的唱词、基调,很鲜活地表现了河南人的性格和陕西人的性格。在有限的时空里,运用夸张、写意的手法,让人感觉跃然而出,很鲜活。”

新闻推荐

西安公共自行车租用拓时运营

本报讯(记者袁景智)日前,西安公共自行车租用时间从原“早6时30分时至晚21时”调整为“早6时至晚23时30分”,以方便市民入夏后出行使用。据了解,截至2016年4月,西安全市已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1460个,...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这些不择生活条件的劳动者。”这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的一段话,也是对1942年河南人逃荒到陕西那段经历的生动注)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