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陈忠实:永不熄灭的火炬 ——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侧记

来源:陕西日报 2016-05-06 18:06   https://www.yybnet.net/

一位前来悼念的市民在西安市殡仪馆咸宁厅前举起自己创作的送别陈忠实的诗作。

还是到了告别的时刻,尽管心里千般万般的不舍。

5月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当代杰出的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名誉主席陈忠实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市殡仪馆咸宁厅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上万名干部群众,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能再看陈忠实一眼,再送陈忠实最后一程。陈忠实的逝世,是中国文学的重大损失,是陕西文学艺术的重大损失。 

万水千山阻不断 九州长空咸哀声

4月29日7时45分,陈忠实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噩耗传开,一时间,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消息。无数陈忠实“沉默的读者”集体出现在网络上,以各种方式留言表示哀悼。在此后的日子里,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前往位于陕西省作家协会的追思堂和其家中、故居追思悼念陈忠实。来自北京、上海、黑龙江、四川、甘肃等地的文艺界代表和刘文西、何启治、白烨、濮存昕、郭达、孟冰、张嘉译等文艺名家,陈忠实先生的好友们纷纷赶来,来送这位德艺双馨的文学巨匠。直到5月4日,已有3万多人悼念陈忠实,收到国内外唁电160多份。

5月4日,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副主席李敬泽,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副总编辑周绚隆,《白鹿原》首版责编何启治等前抵达西安,并去家中悼念。铁凝说:“陈忠实把写作视为生命,这几十年来他以不朽的作品捍卫着文学的神圣!以他端严正大、忠厚率真的人格品格,成为了一个民族、一块不屈不挠的土地上一个非常耀眼的文化标识。”李敬泽说:“陈老师是我们民族历史的重要的杰出的书写者。他是个大作家,在我们面前始终是个宽厚的长者,是个君子。从这个层面讲,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为文,都是光辉的楷模!”

与之相交30多年的著名学者肖云儒说:“忠实文如其名,对文学的态度正像他的名字一样忠诚踏实。他的肉体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作品,他的精神,他的音容笑貌,都还在我们心里活着!”

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柏峰说:“陈忠实的文学意义,将会在现在与将来的文化与文学史上矗立起一座丰碑,因为他的笔触深入到一个民族心灵最隐秘最核心的地方,这是轻易不能超越与否定的思想品格和艺术质地。《白鹿原》是任何奖项不足以标志的小说,陈忠实不朽!”

“这么好的书,这么好的人,怎么能不来呢?”台湾学者蔡金安特意千里迢迢从台湾赶来,他在台湾出版了陈忠实的作品《白鹿原》和其他一些散文集。说起为什么选择出版陈忠实的书,蔡金安说《白鹿原》是他看过的“最好看的小说,最有历史意义,也最气势磅礴的一部小说,所以在出版这本书时也格外用心,力求以最好的装帧来表示对这本书的尊重。”而对陈忠实这个人,蔡金安说:“他很有古人之风,长者之风,还曾特意带我去白鹿原上看了真实的白鹿原。”

来自上海的姚岚女士,捧着先生为她题字的书,回忆起曾经先生鼓励的话语:“他用方言对我说,文章要写好就要勤奋,多写、多看、多练。”2015年10月,她的新书刊印前,托人找到先生,希望能得到先生的题字。此时陈老师已经生病了,本以为仅有一面之缘,自己的希望会落空,没想到先生拖着病体为她题了字。曾经以为还有机会当面道谢,这一别却是生死之隔。

长安四野悲音起 绵绵哀思诉真情

5日清晨,凤栖山上的苍松翠柏迎风昂首,在晨风中瑟瑟作响,似悲声如呜咽。西安市殡仪馆广场上的水池中,白色的睡莲含苞沐水,卓然而立,如陈忠实的品格高洁出尘,美玉无瑕。万余人佩戴白花,排成长队,来为陈忠实送行。其中有陕西省党政领导、文化艺术界代表,也有来自陈忠实家乡、母校的群众。为了陪陈忠实走完最后一程,外地的朋友们提前就赶到了西安。

7时许,虽然距离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尚有一个小时,但咸宁厅前已经聚满了前来悼念的人群。有被搀扶着的耄耋老人,有被扛在肩头的孩童,有整齐列队的学校师生,还有挂着军功章的抗日老兵……人们相扶相伴,素衣默言,热泪低垂。

在告别现场,陈忠实先生的老朋友,《白鹿原》的第一位读者,著名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放声痛哭,那样的悲痛看得人心痛。李星曾这样评说他的这位老朋友:“人格的重量影响作品的重量,有多伟大的人格,就有多伟大的作品。有多高的境界,就有多高的作品。”

来自陈忠实家乡西安市灞桥区的74岁老人王吉仲在儿子王三喜的搀扶下来为陈忠实送行,王三喜说:上世纪60年代,陈老师到我们村做驻队干部的时候,我父亲是大队长,两人共事多年,即使后来陈老师离开村子,也一直来往。“诚实、热情、肯干,艰苦奋斗的精神强。”王吉仲老人边说边流泪:“他为人质朴诚恳,心里总是装着百姓。那个时候,他边下乡边写作,大家都觉得这个年轻人将来必成大器。”

在涌动的人潮中,一位父亲将儿子高高架起,骑在肩头。这位来自咸阳的文学爱好者马先生在得知陈忠实追悼会将举行的消息后,当天一大早便带着5岁的儿子,从咸阳专程赶来参加追悼会。看着这一大一小,周围的人纷纷掏出手机拍照,不全是为了这父子俩,而是为了所有崇敬陈忠实的人们的那份心意。

 离愁弥漫凤栖山 万古文章留英名

7点半时,一队身穿蓝白色校服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咸宁厅前,整齐列队送别先生最后一程。来自陈忠实母校——西安市第34中学的50余位师生代表,静静伫立在广场上,默默注视着那扇铜铸的大门。“因为陈爷爷在我们学校读过书,所以我们以母校为荣,爷爷的作品我们都认真地读过,《白鹿原》写得那样好,那是因为他太爱自己的故乡……”白雪的话代表了同学们的心声。

上午8时,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悼念厅、广场上,嘤嘤泣泣。伴随哀乐低回,大家向遗像默哀,共同追忆这位用作品与人格征服万千读者的文学巨匠。

咸宁厅内,陈忠实遗像笑容灿烂,目光坚毅。两旁,悬挂着巨幅挽联,上联是“三秦文胆,华夏风骨,铸忠实人格,笔蕴千钧担天道”,下联是“终南气象,灞原襟怀,育白鹿精魂,情含万汇传史音”,赞扬了陈忠实一生为人为文的成就和气度。

在介绍完陈忠实生平后,全体人员向陈忠实先生遗体三鞠躬,并做最后告别。

送别陈忠实的人把告别大厅围得水泄不通,“让我再看您一眼……”男女老少,泣不成声。

  灞柳低垂白鹿原 文学高峰陈忠实

“一缕青烟携忠魂,归故去,万古文章留英名,传世间。”陈忠实将自己的一生置身于那片灿若流金的黄土地中,用生命书写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描绘着一个厚重久远的黄土高原的记忆。如陈忠实所说,他一生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白鹿原下那十年。

1965年,他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道路,迄今已出版《陈忠实文集》《陈忠实小说自选集》《白鹿原》《生命之雨》《告别白鸽》《原下的日子》《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等著作100余种。他的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到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1998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2007年荣获由陕西省委、省政府颁发的首届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白鹿原》等多部(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日、韩等语种文字出版。

其垫棺之作——长篇小说《白鹿原》,在历史和人的结合中塑造了一系列真实而又有独创意义的中国农民形象,展示了民族的精神和灵魂,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人的30本书”,在权威的“改革开放30年10部长篇小说”评选中名列第一。《白鹿原》已被改编或移植为电影、话剧、舞剧、秦腔、绘本、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是当之无愧的文学经典。

在告别仪式上,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桂这样介绍陈忠实先生:陈忠实,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忠实于自己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思考和启迪,坚持真理。他生活朴素,廉洁奉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不计个人得失,淡薄功名利禄,毕生坚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人格,追求人生的大气度高境界。他为人正直、诚朴、谦和、热情,具有宽厚仁爱之心。在工作、创作和生活言行中,充分体现出追求真理的执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忠实同志在广大作家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他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风范,堪称中国作家的表率。

20多年中,《白鹿原》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艺术的考量和读者的筛选,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具有无可争辩的经典意义。这正是源于,他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的作品反映社会生活,记录时代风云,始终将自己的人生和创作融入时代主流和人民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他以文学为神圣,几十年如一日,坚忍不拔、精益求精,毕生献身文学,勇攀艺术高峰。他的创作紧扣民族历史命运和奋斗前进的方向,呼应改革开放、科学发展道路,展示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始终发挥正能量。

悼念陈忠实的最好方式,不应只是重读他的代表作,还应缅怀与汲取他值得人们敬重的精神。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陈忠实用不朽的作品和高洁的人格挺起了陕西文化的脊梁。这位内心装满民族命运和百姓命运的人民作家,无论是站起,或是倒下,都是永恒的陕西文化标志,他的文学贡献和文化精神都将在历史长河中,显现出不息的光芒。 李向红 高山 柏桦 曹瑞 郭青 王戈华/文 赵晨 李念/图

新闻推荐

月日医护人员为患者解答有关问题当日在第个世界肺动脉

5月5日,医护人员为患者解答有关问题。当日,在第6个“世界肺动脉高压日”,西安交大一附院举行“世界肺动脉高压日”义诊活动,10多位医护人员现场为群众提供肺动脉高压义诊、知识解答、健康教育、制定...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陈忠实:永不熄灭的火炬 ——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侧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