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雷魏添
4月19日,63岁的李胜利老人再一次来到了黄陵县医院。他得肺心病已经多年,以前县里的医疗条件有限,每年最少要跑三四次去延安或者西安的医院治疗。现在在黄陵县医院就有交大二附院的专家给他治疗,既不用跑远路看病又省了钱。
让李胜利等基层群众受益的是西安交大二附院近年来开展的医联体活动。“开展医联体,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最终目的是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促进基层医疗单位提高医技水平和管理水平,让老百姓在基层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从而实现分级诊疗大目标的实现。”4月20日,西安交大二附院贺西京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近年来,西安交大二附院通过医院松散型医联体、指令性对口帮扶任务和紧密型托管单位三类方式,分别与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西安大兴医院、北方医院、黄陵县医院、耀州区人民医院等多家不同属性的医院结成了医联体,开展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为患者建立快捷就医绿色通道。具体做法是将疑难重症患者上转至交大二附院,同时交大二附院把术后不宜回到社区的康复期病人下转至医联体对口医院,既能让病人合理就医,降低医疗费用,又能合理分流病人,帮助解决住院难问题。
“医联体的建成有力地促进了分级诊疗。但在当前“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促进医联体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更加便捷的服务,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并着手解决的问题。”贺西京说。
近年来,交大二附院不断推动IT技术与医疗业务相结合,在移动医护、患者管理和分级诊疗等方面,探索出诸多实践经验。从2012年开始,交大二附院结合护理业务需求及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与强化的需求,联合芯联达信息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引入了移动护理工作站、护理管理等系统,并在全院54个科室推广应用。2015年,在移动护理顺利推广应用的基础上,为提升医生工作效率和质量,交大二附院联合芯联达推动“互联网+临床医疗”快速落地,实现医生手机端应用全面升级。
医生手机端的成功应用,为上下级医院之间分级诊疗的实现创造了新的途径。“医生通过互联网和‘手机会诊\’实现了患者双向转诊的新模式。”贺西京告诉记者。“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医院打破旧传统,突破院墙,延长服务半径,拓展新型服务模式,特别是在各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上下级医院之间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建立患者数据集成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这是分级诊疗或医联体有效落地、高效运转的基础保障之一,能使患者、医院和医生三方都从中受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晓民记者戴吉坤)4月28日,在咸阳市渭城区摆旗寨村惠民“一卡通”流动激活现场,村民排队办理激活业务。截至3月底,陕西信合咸阳惠民“一卡通”已发放334.5万多张,激活86.97万张,目前,陕西信...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