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持纲)在区域城市治理步入巩固提升新阶段之际,新城区中山门街道全面、扎实贯彻全区城市治理专项工作推进会精神,以“净、顺、宁”为城市治理质量内涵,以“打造新城标准,走在全市前列”为目标,认识上再提高,标准上再提升,部署上再精细,措施上再强化,机制上再健全,自觉反思不足、迅速弥补短板、力求层楼再上,努力打好区域城市治理持久战,促进城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为品质西安建设多作贡献。
量化目标,细化标准,不断夯实城市治理工作目标责任。该街办迅速成立街道城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中山门街道城市治理工作方案》,并将辖区分为4个片区,严格实施“白加黑”、“五加二”和夜间巡查责任制,将辖区十三条道路进行分级管理,提出白天与夜间相结合、地面与立面相结合、主干道与背街小巷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精细要求,实现区域城市管理无盲区、无死角、无缝隙,促进区域环境常态靓丽、长效治理。
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切实打牢城市治理工作硬件基础。该街办采取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多元治理力量,积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综合投入等方式,有效解决存在的各类问题,推动辖区综合品质迅速提升。举全办之力,组织街道社区干部职工、保洁员、执法队员等,对辖区所有大街小巷进行筛网式的逐店逐户治理和清理。目前,共设置隔离桩550余个,粉刷立面围墙20000余平方米,刷新卷闸门、拉闸门1000余个,取缔小灯箱130余个,清理占道出店180家,清运长期存在的垃圾400余车,施划道沿黄线3600米……东五路、东新街等区域大街小巷管理有序、干净整洁。
深入宣传,严格执法,着力整治城市治理工作顽疾短板。通过宣传栏、座谈会、发放《致居民商户的一封信》、《沿街商户行为规范》、签订《城市治理承诺书》等方式,促进辖区群众、商户、驻地单位自觉参与,实现共驻共建共享。该街办还成立了三个督查小组,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分派任务、督导处置问题。针对沿街存在的“九乱”现象和区域部分社区脏乱差现象,由街办主要领导带队,先后组织食品药监、工商、公安、交警和城管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开展综合性系统治理10余次。通过严格落实 “城管+商户”管理模式、建立街头“钉子岗”与“流动哨”、城管治理问题清单、城市治理微信平台等方式,做到问题及时发现、任务即时分发、处置快速到位、效果实景呈现,确保整治工作向深度、广度、密度、力度方向持续发展。
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持续完善城市治理工作长效机制。该街办把城市治理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长期重点工作。一是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主要包括日常保洁机制、城管联合执法机制、“门前三包”责任制、社区环境卫生秩序检查机制、机关干部和志愿者进社区机制等。二是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主要包括城市管理督查机制,社区对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大街小巷、居民小区的环境卫生检查机制。建立“日检查、周排名、月考核”制度,对路段综合情况进行动态管控与考核。三是群众宣传发动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合作、群众的交流。通过开辟网络宣传、拍摄城管工作视频、定制宣传手册等,全方位展示城管工作的新思路、新成效。
新闻推荐
盛民为城,贸易为市。“城市”二字从字面上便显现出“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必要内涵。而承载着西安工业复兴重任的渭北工业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密切关注下,从甫一成立便不只是规划了一片工业厂...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