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潇 通讯员 冯长涛
正月十五刚过,从扳芽、浇水、拔草……大棚中处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2月24日,记者走进阎良区关山镇,零距离感受瓜农们辛劳背后的故事。
一人多高的翠绿瓜蔓上,在第8片到第12片叶子上坐好的甜瓜,10余天后就可以采摘了。在关山水寨道萌生农业园区,刚刚进入温室大棚,让来自汉中的孟江伟就很吃惊,第一次看到种植得如此整齐的大棚,第一次看到吊起来结在空中的甜瓜,第一次在这个季节就能闻到飘香的甜味……小伙子东瞅西看很是好奇。
“一定要等瓜成熟好了再采摘!”园区里,高级农艺师刘宗维乐呵呵地告诉来参观的孟江伟,因为是独蔓独瓜,有菜籽饼、棉籽饼作为根部的营养供给,加上充分接受光照,不追求产量的原生态、高品质吊蔓甜瓜很受欢迎。“西安的一个客户早都预定了,他说有多少要多少。”
反季节的甜瓜最主要保证的是品质,日光温室里的甜瓜在种植上很是讲究,何时通风放风,如何调节田间气候,如何增温补光,刘宗维都有自己独到的种植经验。
“难怪客户们说就算50块钱一个都不觉得贵!”在大棚中待了一会儿孟江伟就已经满头是汗了。
前段时间丰宣的草莓,在西安的比赛中获得了前10名的好成绩,这让园区里的技术指导——76岁的侯正修大爷很是开心,不过令他更开心的是今年园区里一共16亩的甜瓜,还没有开园,早早就有来自重庆的客商提前大量订购了。
年前移栽的苗子,因为倒春寒,在关山粟邑村丰宣果蔬示范园区里,为了防止冻坏苗子,这里的甜瓜蔓暂时还没有吊起来,因为果子刚刚坐好不久,侯正修每天都要认真听农林局发布的天气预报,根据预报,他要及时对瓜蔓进行二膜覆盖保温,“过两天天气好起来,我就开始吊蔓呀!”
因为是吊蔓,这里1亩地一个棚,大概能种2千多苗子。种植甜瓜有3年多经验的侯大爷,在管理上也丝毫不敢马虎,每天何时放风,何时收风,他都计算得很准确。
栽苗子、揭二膜、浇水,一大早跟着父母下地,27岁的寇创创一直干活到了下午2点。因为在西安上班,每次休假回到家中,心疼父母的寇创创都会下地帮父母多干点儿活。
寇创创的父母都有50余岁了,从2000年开始种植甜瓜,如今也有近16个年头了,8亩甜瓜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管理好的话一亩甜瓜能给家里带来上万元的收入。每年甜瓜成熟的季节,他们的女儿寇雨雨还会在网络上推介自家和村里的甜瓜。长山村有千亩以上的甜瓜,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甜瓜是这里的主要产业。
寇创创家的甜瓜苗是从山东引进的一个品种,据说甜度特别好,但是一定要等成熟好了才采摘。提起种植甜瓜的辛苦,寇创创的父母没有说太多,只是一个劲儿地强调,已经习惯了,“农民嘛,能把地种好就挺好的 。”
东兴村里,瓜农乔新叶头顶毛巾,弯着腰,手拿着一个小木条正在一个苗子一个苗子地扳多余的芽子。300多米占地不到4亩的大棚里,种有4千多甜瓜苗,扳完这些芽子,也要费很大功夫。
“她种的是叫‘童年\’的新品种甜瓜,4月中旬就可以上市!”乔新叶身旁,瓜农杨建鹏正在帮忙,别看只有31岁,小伙子种植甜瓜已经有7个年头了。
去年,杨建鹏从杨凌引进了一种叫“童年”的新品种甜瓜,当年只种植了30亩,因为品质好、效益高,今年东兴村在他的带领下,一共种植有200多亩的“童年”。
“去年4亩地的普通甜瓜卖了2万块钱,但2亩地的‘童年\’就卖了2万4千元。”瘦瘦的杨建鹏提起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就很是开心。
新闻推荐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西安市企业将积极开拓新市场
本报讯(记者轩辕杨子)昨日,2016年西安市贸促系统工作会议召开。今年,市贸促会将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组织西安企业“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开拓市场。去年,市...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