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文艳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猴年春节记者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新年新过法,“逛博物馆”就成了其中的一项。西安市许多博物馆依托自身的馆藏资源和文化底蕴,推出了系列年俗活动,让参观者不仅找到了浓浓的年味,而且感受到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魅力。
大年初五下午,汉阳陵博物馆帝陵广场锣鼓喧天,欢声笑语,来自汉阳陵周边村庄的村民组成的4支锣鼓队正在进行锣鼓表演比赛,用喜庆欢快的鼓点和锣声,与公众一起欢度新春佳节。
参赛队中,既有膀宽腰粗的大老爷们,也有飒爽英姿的巾帼女儿。其中秦汉战鼓队和东阳战鼓队参赛的锣鼓曲目均为“秦汉战鼓”。秦汉战鼓流传至今,大约有两千年的时间,2009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鼓调通过“出征、交战、凯旋”三部曲调及八卦阵、三星阵、五星阵、七星阵等阵法和指挥作战的“追星棰、揽月棰、冲天棰、撼地棰”等棰法,完整再现了中国秦朝战乐的恢弘气势。焦村战鼓队参赛的锣鼓曲目为“迎新春”锣鼓表演。该曲目是村里历代相传,在每年新春之际,村民聚在一起,用敲锣打鼓来庆祝新年的到来,也预祝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崇文战鼓队参赛的锣鼓曲目是“战天下”锣鼓表演,该曲目是当地流传已久的锣鼓曲目,在传统节日期间,当地群众欢聚一堂,用欢快的鼓点、高涨的热情来表达对美好生活和热爱和平的向往。
比赛现场,各代表队精神饱满,敲出的鼓乐节奏整齐,气势磅礴,在一个多小时的表演赛中,忽而鼓棰轻举,音乐若有若无,鼓点逐渐密集直至高潮;忽而鼓锣齐鸣、震耳欲聋。曲终之际,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汉阳陵博物馆还为青少年设计了别出心裁的“我的节日”春节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年”和“猴”、“秘密花园”的涂色卡、穿汉服·学汉礼·写“汉隶”等多项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旨在加深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汉代历史和博物馆的理解。
说文解字“年”和“猴”环节通过“年”和“猴”的图像,生动、形象地让孩子们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解释字的本义和字音之间的关系,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秘密花园”的涂色卡则以“春”和“福”为涂色卡的素材,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用彩色铅笔通过对颜色搭配、锻炼孩子们的色彩捕捉的敏锐力。孩子们还穿上汉服、学习汉礼,用特殊的方式给父母拜年,从而感受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一位家长由衷的表示:“孩子喜欢上了博物馆,激发了更多的学习兴趣,这个大年过得有意思!”
过年期间,西安博物院推出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系列年俗活动。十二生肖拼图、画面具、扎灯笼、做花馍、剪窗花、打年糕、汉服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长知识又可以互动体验,让人们在博物馆里感受到浓浓的年味。这些活动一直将持续到正月十五。另外,配合新展览《俗世雅趣——天津民间艺术展》,西安博物院特别推出两款新活动:木板年画和手工面人。有兴趣的市民快去体验吧。
新闻推荐
超半数居民把“更好地看病”作为今年最大愿望 陕西省加快形成15分钟医疗圈
■记者王燕实习生姚宛妍据调查,陕西省54.89%的居民把“更好地看病就医”作为2016年最大愿望。今年,陕西省将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加快形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年底前实现...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