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年夜饭吃出家乡的味道

来源:西安日报 2016-05-23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春节虽然收了假,我的胃却留在家收不回来了。”春节假期过后,相信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感慨。除夕之夜一桌热气腾腾、丰盛可口的团圆饭扫去了一年的疲惫奔波,也给味蕾带来了极大的满足。那么您家的年夜饭有什么“招牌菜”吗?这道固定的年节菜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紫阳蒸盆子 蒸出一家幸福

■文/图  记者 张奂雅

“春风十里,不如吃你”,这是黄景湘对自家年夜饭“保留菜品”紫阳蒸盆子的形容。这道安康传统年节菜,已经陪伴她度过了26个春节,每个除夕的晚上7点左右,一阵鲜香的鸡汤味从厨房飘出,黄景湘便知道,蒸盆子要上桌了。

“我老家是安康的,几乎家家户户过年的时候都有这道菜。”黄景湘一年中最期盼的就是春节,除了能够陪伴长辈和弟弟之外,这道让她心心念念的蒸盆子也是理由之一。蒸盆子,是安康的特色年夜菜,由于用料讲究、口感鲜香,已经成为安康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前几日在小黄家中,记者有幸品尝了这道传说中的年夜“压轴菜”。圆形大盆里最上一层金灿灿的是由鸡蛋皮包成的蛋饺,摆成莲花的样式,吃掉蛋饺后,下层的热气便扑面而上,鸡汤和猪蹄的鲜香争先恐后刺激着嗅觉,炖得又软又绵密的红藕为盆子点缀上了鲜艳的色彩,也带来一份蔬菜的清新,木耳、香菇在茴香、桂皮、花椒的作用下格外入味,一口下肚,口腔里的香气还来不及回味,肠胃的温暖惬意便裹挟而来,瞬间驱走冬季的严寒。

这一道瞬间俘获吃货之心的蒸盆子做起来也并不容易,首先用料就极其讲究,为了汤的口感鲜香滑腻,必须要选用安康当地的母鸡,以及小猪崽的猪蹄,而清洗泡发的香菇、木耳等蔬菜都需要提前一天准备,蔬菜要入味,至少需要炖四个小时的时间,可谓是慢工出细活。

当记者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的时候,蒸盆子“主厨”黄景湘的母亲李阿姨也露出了笑脸,同时讲出了这道菜背后的故事。1986年春节,那是李阿姨与丈夫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当时的李阿姨因为大病初愈,身体仍有些虚弱,看着媳妇儿煞白的脸色,婆婆立即决定宰了家里唯一的一只母鸡,为李阿姨做上一道滋补鲜香的蒸盆子。“那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好,不是每家都吃得起鸡汤炖的蒸盆子,我婆婆当时这样对我,真是让我特别感动。”当婆婆得知大年初一还是李阿姨生日的时候,便笑着说,不管日子多难,今后每年的年夜饭都要有这道蒸盆子,为全家人的团聚,也为庆祝李阿姨的生日。

斗转星移的近30年间,李阿姨的婆婆早已去世,可这道蒸盆子却一直在除夕夜陪伴着家人。买不起鸡和猪蹄的时候,黄景湘一家也用菜汤代替过,“苦日子里我们一家吃着素蒸盆子,身子暖暖的,也是幸福的。现在日子好了,每年都能炖上鸡,就更开心了。”蛋饺象征财源广进、木耳代表耳聪目明、香菇意指团团圆圆,鲜汤入口,窗外的烟花绽放,一家四口团聚的幸福,就在这悠悠的香气中慢慢升腾。

家里没羊味 过年没年味

■记者 冯晓瑞

昨日,记者刚走进家住明光路附近的孙玉梅阿姨家,便闻到一股扑鼻的羊肉香味,“快来喝一口刚炖好的羊肉汤。”老家在延安市志丹县的孙玉梅阿姨说道,陕北人喜欢吃羊肉,正月里几乎天天都会炖羊肉,即便现在搬到了西安,羊肉味依然是春节里最重要的一味。

今年已经52岁的孙玉梅阿姨一家早年因工作原因,从延安搬到了西安,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许多年俗却仍未改变。“陕北人对于羊肉情有独钟,以前条件差,想吃顿羊肉只能等到过年。”孙玉梅回忆道,一大家子杀一只羊,要吃一个正月,年三十晚上头一顿还能吃到羊肉,到后面只能用剩下的羊汤煮荞面饸饹、烩麻食吃,那时候有一碗羊肉汤就已经很奢侈了。

如今,孙玉梅家整个正月依然会弥漫着羊肉香味,与过去不同的是,羊肉每顿都会有。“来西安这么多年,亲戚之间往来依然密切。”孙玉梅说道,不管是亲戚来西安,还是她回老家,都会带上或者捎回一些志丹特产山羊肉。

在孙玉梅眼里,老家的山羊肉永远是最美味的。“直到现在老家还有不少亲戚在养羊,不过已经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自己吃或者送人。”孙玉梅告诉记者,散养的山羊纯天然,肉质也更为鲜美,用铁锅柴火炖出来的最香。

说着,孙玉梅带着记者走进了厨房,揭开了盛满羊肉汤的高压锅,“城里没条件,铁锅换成了高压锅,不过配料却不变,萝卜、花椒、大葱、姜等,简简单单的几味便可以清炖出一锅美味的羊肉。”白萝卜煮得通透、羊肉炖得细嫩、飘着油花的羊汤散发出扑鼻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而除过羊肉,孙玉梅家的年夜饭上还会有油馍馍、黄米馍馍和油糕,这些富有陕北特色的食物也成了孙玉梅家年味的象征。“虽然现在平时也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春节还是会将这些特意摆上桌。”孙玉梅笑着说道,大人借着这些食物能留住一些乡愁,而孩子们也能从这些食物里尝到家乡的味道,总之家里有了羊肉味、有了馍馍油糕,年就到了。

湖北媳妇的家乡菜 成了婆家的年夜饭

■文/图  记者 张奂雅

问起年夜饭家人最期待的菜品,王博宇笑着说那一定是老婆吕晶做的两道拿手菜油炸藕盒和油炸春卷,“虽然不是什么大鱼大肉,但是家里人都很爱吃,也已经成了我们家年夜饭的必点菜。”

十年前,研究生毕业的吕晶和王博宇走进了婚姻殿堂,虽然婚后两人都在北京工作,但每年两人一同回王博宇老家西安过年已经成了习惯。“第一年回他家过年我特别紧张,他跟我说他们家年夜饭几乎每人都要出一道菜。”南方媳妇吕晶有些犯难,做什么菜才能获得大家的好评呢?

思前想后吕晶选择了自己的拿手菜炸藕盒,这道小吃是湖北名吃,也是每逢年节喜事必不可少的一道人气菜品,荤素交融的鲜美、炸物的酥脆口感让这道小吃大获好评,再加上莲菜的喜庆寓意,吕晶便将这道自己平日里就经常做的菜品纳入了年夜饭菜单。

吕晶透露到,这道看上去十分“高大上”的菜品其实做起来并不难,关键在于肉剁得如何和包浆的调味。藕盒里的肉必须肥瘦得宜,为了保持肉的鲜美,最好不要使用机绞,费点功夫手工剁,差不多剁碎时调拌葱、姜、盐、糖,将肉夹入藕后就放进加了鸡蛋的面粉中包浆,“一定要360度无死角‘穿衣\’,这样炸出来的藕盒才会更松软蓬发。”

“我们家是地道的陕西人,没有一个人会做这个菜,当时她把藕盒端上来,没有两三分钟盘子就空了。”王博宇回忆起那时还是忍俊不禁,父母先尝了两个后连声问吕晶做法,接着哥哥嫂子和小侄子也都纷纷夸赞,牛肉肥瘦相间,藕片甜香清爽,外面包裹的面粉经过油锅的“试炼”也酥脆可口,一时间餐桌上其他菜品都受到了“冷遇”。王博宇说,当时哥哥就点评道:藕片和肉哪怕是炒着吃都各是各的味道,可把两者夹在一起,在油锅里这么一滚,就有了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新口感。由此,炸藕盒在王博宇家年夜饭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基本奠定。

新闻推荐

大寨社火 红四方

正月初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长安区杨庄街道大寨村的秧歌、芯子、高跷、舞狮等社火表演吸引了十里八乡近十万群众前来观看,成为了西安城南“年味”最浓的乡村。(王润年摄)...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1970-01-01 08:00
评论:(年夜饭吃出家乡的味道)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