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氵][产]灞生态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先导区为目标,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为基础,以完善城市基础建设为保障,以加快高端服务业发展为支撑,在经济实力、生态文明、对外开放、城市功能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
近日,[氵][产]灞生态区“十三五”规划正式出台,[氵][产]灞生态区将按照西安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建设成“一带一路” 欧亚合作引领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先导区。“十三五”时期,是[氵][产]灞生态区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氵][产]灞生态区“十三五”规划的整体思路也清晰展开 ——
一个总目标:国际生态新城。
三个分目标:“一带一路”欧亚合作引领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先导区。
四大发展导向:生态化、国际化、产业化、城市化。
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区,实现绿色发展;坚持国际合作,实现开放发展;坚持产城融合,实现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享发展;坚持改革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六大实施路径: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促进欧亚交流合作,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品质,着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发展。
1 合理规划发展布局
按照建设“紧凑城市”的要求,构筑“滨水休闲内环线、宜居宜业中环线、生态秀美外环线”三大环带。
科学界定功能分区
浐灞生态区根据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和吸引人口居住的需要,继续坚持“大疏大密”的布局思路,按照“中部兴业、南北秀美”的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在以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为主要功能的中部区块上,适当提高开发强度,引导土地集约利用;在承担生态保育的区块营造具有生态保育和休憩功能的南北域绿色开敞空间,形成适度分散的空间结构。
中部兴业:由金融园区、商贸园区、总部园区和世园园区构成中部片区,以产业发展为主要功能,通过加快现代服务业聚集,提高浐灞生态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
南北秀美:南北两端的雁鸣湖和湿地公园区,以生态保育和涵养为主要功能,依托河流、湿地绿地、滩涂等生态空间,构建“大水大绿、滋润古城”的城市风貌和发展格局。
2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把握“大金融、大商贸、大文化、大健康”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实施“互联网+”战略,坚持以集约化、专业化园区为龙头,按照“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培育扶持主导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产业重点,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构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
■明晰产业发展思路
做强做大支柱产业
以西安金融商务建设为牵引,发挥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核心区、西安领事馆平台优势,充分挖掘区域生态景区资源潜力,重点发展现代金融、会议会展、生态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到2020年,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达到73亿元。
培育扶持主导产业
加快建设区域核心商圈,促进发展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引领产业创新,培育扶持主导产业。到2020年,主导产业的整体规模更加壮大,产业带动性更加突出。
做精做细特色产业
构建国际化大都市宜居、宜创业的城市新区,积极发展涉外商务、健康养老和科教体育,做精做细特色产业,完善具有浐灞生态区特色的现代服务体系。到2020年,特色产业的品牌效应更加明显,高端人才更加集聚。
■加快建设产业园区
西安金融商务区——大力发展新兴金融和绿色金融业态,发行绿色债券,创建全国绿色金融实验区。建立西部碳排放交易所,搭建区域金融要素平台。
西安领事馆——“十三五”时期,集中建成4-10座领馆及功能齐全的服务配套设施。依托欧亚经济论坛影响力,吸引“丝绸之路”沿线更多国家在西安优先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努力成为国际交流核心区。
欧亚国际合作区——力争建设成为集会议、展览、旅游、商贸等于一体的“西部会展之都”,将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核心区打造成为欧亚合作引领区。
国家湿地旅游度假区——以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为基础,重点发展旅游餐饮、节庆活动、康体养生、水上休闲、影视娱乐、水上竞技等产业,力争到2020年,园区拟引进企业100家左右。
欧亚创意设计产业园——创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打造集文创产业孵化、展览、展示、销售为一体的“浐灞创客空间”。
丝路健康产业园——打造以健康养老为龙头,集医疗、养老、休闲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为西安市、周边地市外籍及高端人群提供优质配套服务。
世博文化体验园——重点发展国际文化节、国际创意文化博览会、时尚文体活动、婚庆创意策划、艺术餐饮等产业。
东二环商贸带——以老工业区遗址、安西王府遗址、中储商贸城为基础,重点发展民俗特色休闲、特色餐饮、特色购物、工艺美术展览、文化艺术品交易、历史文化旅游等产业。
长鸣路汽贸商业带——借助地铁5、6号线的便利交通,重点发展商贸购物、特色餐饮、酒吧、音乐吧、电子娱乐创意体验吧、绿色骑行俱乐部、汽车零配件周转、二手车评估检测等产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开展特色主题招商——开展针对金融、欧亚合作、会议会展、各类孵化器等行业的专业招商、对口招商,吸引优质企业和高端项目入驻。结合金融业发展新特点,同步利用互联网金融等新型工具,尝试开展小微金融孵化,支持金融创业创新。
丰富招商引资方式——以行业龙头企业或具有产业园区运营经验的开发商为发力点,积极从外引、向上争、朝内挖,以大项目、大投入谋求大发展、大跨越。坚持招大引强选优,有针对性地组织点对点招商,逐步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上下游产业链。
3 持续突出绿色发展
建设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到2020年,基本形成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安全集约型的供用水体系、完善的水生态保护体系、特色的水文化体系,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互补共赢。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建立生物多样性检测、预警体系和信息网络,开展外来入侵生物检测;开展部分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繁殖,种群恢复研究,拓展鸟类驯化繁育,形成以繁育、养殖、野化放归和迁徙通道、栖息地保护与恢复为中心的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及建设:建设低影响开放雨水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恢复三角洲水系,优化三角洲雨水管网。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对雨水资源的吸收、蓄渗、净化和再生利用能力,浐灞生态区将成为自主呼吸的海绵城市。
开展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努力建成分布合理高效的垃圾分类收集清运体系、灵活有效的管理模式,全面完善制度保障体系,通过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经济激励,引导全区居民广泛参与,逐渐形成浐灞特色的绿色低碳生活模式。
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利用:有效推动污水余热利用工程建设,开展干热岩、太阳能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努力提高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能力,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引导企业自主研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推进以区域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为热源的分布式供热系统建设。
4 加大城市配套建设
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推进新型城区建设。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打造特色鲜明的智慧型、生态区、宜居型现代新城。
5 保障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建立城市治理体系
探索科学有序的城市管理模式: 遵循绿色循环低碳的城市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城市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严格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 积极探索社会参与市政维护管理新机制,配备人财物信专业资源,有计划地组织综合演习演练,加强部门之间互联互动,提高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能力。
健全公共安全防范体系: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融合建设,把安全生产纳入行业管理内容,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加大普法宣传与舆论机制建立: 立产足于依法行政,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建立依法治国宣传与舆论监督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增强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自律意识。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构建现代教育体系:通过开发商配建、提升改扩建、城改还建、吸引投资新建等方式增加生态区教育资源总量,在浐灞生态区新建7-8所标准化幼儿园,8-10所普通中小学,1-2所国际学校或附设国际班,完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链条,努力打造高规格“国际教育园区。”
构建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引进综合医院,改扩建现有医院,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加强资源整合,设立五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实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健康产业发展,构筑多元化、规模化医疗产业体系,满足群众对层次需求。
加快现代社区建设: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城市管理社区化”,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提供小区一站式服务,打造浐灞生态区示范社区。建设适宜外籍人口工作和生活的大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轩辕杨子)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16年全省贸促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陕西省将以国际贸易投资促进为重点,更多地为企业搭建对外经贸合作平台、建立多双边合作机制。其中,将突出与中亚地区的联...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