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看春晚,贺岁电影迎新春。上世纪90年代,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把贺岁片带进了人们的视线。发展至今,贺岁档已经成为一个长达两、三个月的重要电影档期,数十部风格各异、题材不同的贺岁片扎堆上映,也一次次创造出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很多人的春节“新习俗”——贺岁档电影。
除夕晚上看春晚,这已经是延续了30年的春节“新习俗”,而走进影院看部电影,也是近年来很多人选择的过年休闲方式。“2015年2月单月的全国电影票房就超过了40亿,这基本上已经是2008年全年的票房收入了。”西安资深电影经理人曹欢说。
在电影业内,贺岁档已经被视为目前国内影片竞争最激烈、票房产出能力最高、观众消费能力最强的“黄金档期”,数十部国产片、进口片扎堆上映,剧情片、动作片、动画片、爱情片轮番轰炸观众的眼球。看电影,这个在20年前还没有进入人们春节记忆的娱乐方式,怎样一步步成为我们“年味”的一部分?
贺岁片带领国产电影“逆袭”
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是第一部以贺岁片名义引进内地的影片。“《红番区》上映那天正好是大年初一,当时在人们的观念里春节是要休息的,电影院也关门了,谁还去看电影?”西安70后观众罗成回忆说。但《红番区》当年的票房收入为9500万元,仅次于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这给大陆的电影人带来了很大启示。
1997年年底,冯小刚推出了自己导演的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不仅票房大获成功,还获得了当年“百花奖”最佳男、女主角和故事片三项大奖。“冯小刚的贺岁片可能是受到了外来的启示,但不能否认的是之前几年里国产电影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大家都在寻找突破点。”电影评论专家,陕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裴亚莉认为,冯小刚用喜剧的方式讲述中国老百姓的现实生活,这是标准的“中国式贺岁片”,“它对中国电影市场和产业的积极作用非常值得肯定。”陕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西部电影电视研究中心秘书长马聪敏说,“从1995年到2001年,每年的票房冠军都是好莱坞大片,但1999年冯小刚执导的贺岁片《不见不散》收获4100万元,夺得了当年的冠军。这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年份,‘冯氏喜剧\’确定了中国本土电影的地位。”同时,经过几年市场培养,人们也逐渐把看电影当成春节休闲的标配。“贺岁片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在节日中对团叙仪式的要求。”
贺岁档屡创中国电影票房奇迹
但从贺岁片成为贺岁档,还是进入21世纪以后,多部好莱坞大片也选择在中国的春节前后上映。这些大制作、高成本、集中了著名导演和超级明星的影片,对观众产生了极大地吸引力,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制片方,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个“黄金档期”。“现在业内公认的贺岁档,从前一年的11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当年的2月底。”曹欢告诉记者,在贺岁档中还包括了多个节日档期,可以细分为从年底持续到元旦的新年档,从大年初一到初七的春节档,以及穿插在期间的情人节档、圣诞节档等。“另外,从1月中旬学生开始放假,寒假档期也基本包括在贺岁档里。”
作为中国电影最早成熟的档期,贺岁档为中国影史刷新了不少纪录。2003年贺岁档,冯小刚首次缺席,张艺谋执导的《英雄》横空出世,开创了中国商业大片的新模式,不仅以2.4亿票房创造纪录,也让观众意识到,贺岁片不一定非得是喜剧。2004年的《手机》、2005年的《天下无贼》、2006年的《无极》和2007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都成为现象级影片,也一步步引领国产贺岁片走向多元化。
从2008年开始,中国电影制作方开始对贺岁档进行符合市场规律的开发,贺岁档票房逐年递增。2010年贺岁档总票房达到32亿,其中好莱坞大片《阿凡达》票房突破13亿,刷新中国票房纪录。2013年贺岁档总票房达到67亿,徐峥导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收获12.4亿票房,成为华语电影的冠军。
“黄金档期”更需理性经营
时至今日,贺岁档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据曹欢介绍,2016年贺岁档有近70部影片上映,“最多的一天有超过5部电影上映,春节档7天要上映6部新片。”但在这样的集中轰炸下,不仅影院难以保证每部影片都获得合理排片,观众也在高期望值下越来越关注贺岁片的质量。“2014年贺岁档的《私人订制》,2015年贺岁档姜文的《一步之遥》和吴宇森的《太平轮》,都是当年业内最看好的,可惜上映之后三部电影口碑、票房都离预期比较远。”曹欢说。
“其实从冯小刚的贺岁片中,我们就能看到这几年国产影片的变化。”裴亚莉认为,“冯氏喜剧”之前一直以小人物为主角,但是从《非诚勿扰》《私人订制》开始,他不再延续这种风格。“到了今年,冯小刚虽然也推出了贺岁片《老炮儿》,但他已经不再执导,而是以演员身份出现。”裴亚莉说,“在高票房之下,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电影在深入展现现实生活方面的缺失。”
马聪敏则从营销层面对贺岁片提出了建议。“春节档期具有自身特殊性,一方面过年期间很多平常不看电影的中老年观众会走进影院,合家欢式的观影大大增加。另外,各地在外务工人员也会大量返乡,二、三线城市的观影需求直线上升。”马聪敏认为,怎样针对这些“非主流”受众进行预估,做到影片的精准营销,是制片方今后需要考虑的新课题。
“2015年的月票房冠军是7月份,全年票房冠军《捉妖记》也产生在这个月。”曹欢说,“暑期档正在迅速崛起。”但马聪敏也表示,电影档期的逐步平均,正是中国电影市场和产业越来越成熟的表现。“也许贺岁档会不再那么风光,但是我们的贺岁片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丰富样态。档期和档期之间差异的缩小,也有助于制片方更理性的经营贺岁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雪娇)记者从市机动车停放中心获悉,2016年春节即将来临,为了充分体现市政府惠民执政理念,在春节期间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祥和欢乐的节日气氛,2016年2月7日(除夕)至2月13日(正月初六),西安市...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