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眼科专业中,角膜病的诊治技术是最让一院眼科人骄傲的技术。每年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众多,病源遍布全国各地。角膜病住院部设有两个病区,100张床位,年手术量超过2000例,这种规模在全国屈指可数。
成功移植
西北首例生物工程角膜
李芝试着睁开眼睛。有点模糊,像是有团雾飘在那里。但她还是感到庆幸,透过那团雾,她重新看到来自这个世界的光亮。在此之前,她已经被黑暗的阴影笼罩了近二十天。
52岁的李女士家住安康,是一名聋哑人。李女士的儿子告诉笔者,今年1月初,母亲上山砍柴时,不慎被竹篾戳到右眼珠。初期眼睛上有个小白点,家人没在意,就为她用了些眼药水。但之后李女士的眼睛越来越痛,在辗转几家医院求医都没有好转,她几乎已经接受右眼将要失明的结局。
一项新的技术改变了她命运的走向。1月20日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的手术室里,李女士受伤的角膜被一片人工生物角膜所替换。据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病院副院长吴洁介绍,生物工程角膜是人工角膜的改良升级版,国外的人工角膜大都由玻璃、硅胶等人造高分子化学材料制成,存在生物相容性、力学特性差、排异明显等缺陷。而生物工程角膜由异种角膜经脱细胞特殊工艺多级处理,去除了角膜中的细胞、杂蛋白、多糖等抗原,保留了天然角膜基质胶原蛋白结构,生物相容性好,能与周围组织快速整合,并随着自身细胞的迁入改建,移植角膜逐渐透明,患者视力也逐渐恢复。一星期后,李女士拆线出院,出院当天,不会说话的李女士向医治好她的医生护士们深深鞠躬以表感谢。据了解,这次手术是西北地区首例生物工程角膜手术。
多项技术填补省内外空白
像李女士这样的“西北首例”“国内领先”手术经常在西安市第一医院“上演”。在全国角膜病专业学组委员、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副院长、著名眼科专家吴洁的带领下,角膜病专业开展了多例高难度手术:率先采用亲属捐献的唇粘膜移植修补角膜创面,这种近源的同种异体移植明显降低了排斥率,健康的唇粘膜为角膜创面提供了血供,同时增加了眼表泪液的产生,大大提高了这类患者角膜病的治愈率;率先将自体唇粘膜用于重建眼表,分离烧伤患者的睑球粘连;率先开展Lipiflow睑板腺按摩治疗,使陕西省的睑板腺疾病诊治水平位于国内领先水平,为广大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提供规范、有效的医疗服务;在国内率先应用异体角膜缘干细胞技术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术,该手术可以挽救严重眼部烧伤患者的眼球……
依靠眼科研究所
科研为临床助力
角膜病专业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与西安市第一医院雄厚的科研实力密不可分。陕西省唯一的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就坐落在该院,能够及时将临床中遇到难题通过实验平台进行转化。
角膜病原微生物复杂,病变取材难、量微小;病变急,致盲率高,早期诊疗极为重要。中心实验平台建立十余种特色的快速诊断及鉴别方法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诊断水平。其中单纯如腺病毒3型及单疱病毒单克隆抗体诊断盒、荧光法角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测为国内首创技术;被称为干眼病国际诊断金标准的泪液乳铁蛋白、ANA抗核抗体检测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等。针对真菌性眼病,完成“真菌种属快速分子诊断”项目,成功应用于临床,实现了成果转化,已经推广应用于省人民医院、交大二附院等多家医院多个专业。
为解决角膜材料来源严重匮乏的问题,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病院的科研人员通过系列研究,筛选出非常接近人眼光学和组织结构的鸵鸟角膜,即将完成临床前研究,该项目立为陕西省科技统筹重大攻关项目,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目前已比照国家三类医疗器械的要求,制定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十三项鸵鸟人工生物角膜质量标准,有望解决国内角膜材料来源极度匮乏的难题。
除此以外,针对角膜病,中心实验平台研发出一批包装简单、价格便宜、疗效却非常好的“院内制剂”。其中阿奇霉素滴眼液、猪胆汁酸盐滴眼液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同浓度的环孢霉素滴眼液、低渗人工泪液、万分之一的阿托品滴眼液等均填补市场空白,解决临床急需,挽救了大量危重病人。文/望北 段石顽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佘晖)昨日上午,一名50多岁的女子在米家崖廉租房小区坠楼身亡。死者住18层。死者的儿子称,事发当时,只有他和母亲在家,他在卧室睡觉,母亲在客厅。五六个身穿便装的男子突然闯入家中,其中...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